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劉大帥
新華社濟南12月16日電(記者王志)“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冬天沒暖氣,夏天漏雨進水,成了危房住得提心吊膽。現在趕上了政府棚改舊改的好政策,不僅能按商品房價格獲得補償,還享受了近十萬元的各種搬遷獎勵,我第二天就簽協議騰了房,已經就近購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濟南市歷下區姚家街道丁家村村民張建起說。
丁家村城中村改造是山東省棚改舊改的重點項目,共有村民宅基地(院落)709戶4908人,拆遷面積達53萬多平方米。自今年10月啟動房屋拆除,僅10天時間全村拆遷群眾簽約率就超過95%。
棚改舊改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事關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的改善,同時征收拆遷又是矛盾糾紛的高發區,被稱為“天下第一難”。
近年來,濟南市堅持“不與民爭利、陽光征收、用群眾工作方法”的原則,堅持算大賬、算發展賬、算民生賬,最大限度地讓利于民。
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局長徐春華介紹,為確保拆遷群眾能接受、得實惠,濟南市按照同地段新建商品房價格進行補償,讓群眾自主選擇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統一評估,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對國有土地上的達不到最低套型面積標準的房屋,按照46平方米進行貨幣補償或安置一套最低套型面積的房屋。
濟南市還實行鼓勵貨幣化安置政策,允許各項目責任主體以被征收房屋價值15%-20%的幅度設立貨幣化安置獎勵資金,并創新設立整單元獎、整樓獎、整村清零獎等,鼓勵群眾早簽快搬。
針對一些棚改項目微利、薄利甚至虧損的實際情況,濟南市實行政府兜底政策,市場沒法干就由政府出資實施,決不擱置項目。同時,實行困難群體特殊扶持政策,將安置補償、就業、入學、低保、廉租房、殘疾人救助、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等一攬子政策集中起來,統籌解決他們的困難,解決了很多拆遷安置中的棘手難題。
今年以來,濟南市已累計完成征收拆遷7.2萬多戶、1800多萬平方米,開工棚改項目6.8萬余套,速度和力度均創歷史之最,一大批棚戶區住戶告別了陰暗潮濕的棚戶區。(完)
排查摸底范圍為城市建成區,延伸至城鄉結合部。濟南西部,南至經十路北至張莊路的興濟河泄洪通道上,坐落著8棟歐式建筑,此處為濟南面積最大、跨度最長的違建。記者 趙天羿 潘炳 此外,明年開展戶外牌匾標識整治。[詳細]
12月15日,記者從濟南市違法建設再排查、再摸底、再登記部署會議上獲悉,明年濟南將繼續參照今年分期分批、壓茬推進,計劃2018年1月底公布一期一批臺賬。” 趙納新說,之所以明年會重點整治規范牌匾標識,是因為今年7月5日,《濟南市戶外廣告和牌匾標識專項規劃》(以下...[詳細]
施工現場需灑水降塵、拆遷工地要濕法作業、裸露土地得嚴密覆蓋……為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我市提高了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治理的要求。為了確保建筑工程揚塵防治工作的經費投入,市城鄉建設委日前下發通知,明確了建筑工程揚塵治理費用,要在項目開工前一次性全...[詳細]
12月16日,章丘與山東財經大學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為山財大主校區加快建成按下了“快進鍵”,也開啟了校地雙方全面深化合作新時代。 [詳細]
近日,濟南市規劃局發布《濟南市濟鋼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公告》。東側田園新城及王舍人村安置區已經開始建設,張馬屯片區目前已出具規劃條件;此次咨詢活動提出,要把濟鋼片區打造成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和“城市雙修”示范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