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肖陽 濟南報道
1月4日上午,濟南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濟南首個以動員激勵人才返鄉下鄉為主題的鄉村振興人才政策——《關于動員激勵廣大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試行)》有關情況。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人才工作,作為各級黨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人才政策“雙30條”覆蓋范圍,持續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去年11月,還舉辦了全市首屆鄉村振興優秀人才創新創意創業創富(“四創”)大賽,出臺《濟南市新就業形態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辦法(試行)》,首次將鄉村治理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認定范圍,全市涌現出一大批懂經營、善治理、有情懷、口碑好的“后起之秀”。比如,長清區沙河辛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莊鵬,之前是一名“85后”青年企業家,這幾年帶領群眾建起了近3000畝的農業產業基地、淡水鱸魚養殖基地,村集體年收入一躍突破500萬元;比如,扎根濟南創業的福建人吳景春,牽頭創辦“沃爾富斯番茄文化產業園”,近年來先后培育優質番茄品種30余個,累計推廣種植面積300多萬畝,帶領群眾在黃河邊上建起了“番茄王國”;再比如,萊蕪區“90”后青年李碩,返鄉創業“做豆腐”,先后與當地40余家豆腐坊合作,每年旺季銷量達3000斤,帶動200多戶村民致富。此外,還有章丘區梭莊村的“博士”書記劉備、平陰縣東唐村的“兵支書”張磊、歷城區朱家莊村的“85后”帶頭人劉凱等,這些優秀人才返鄉回村后,都逐步成長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主力軍。
但是,對標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要求,一些村缺發展引路人、缺產業帶頭人、缺政策明白人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迫切需要更多有本事、有擔當、敢于破、善于立的優秀人才,盡快加入到“萬人下鄉、千村提升”的隊伍中來,進一步強化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支撐。
為此,濟南堅持高點定位、突出問題導向,聚焦鄉村產業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治理人才等關鍵群體,在《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到2025年實現的“四個一批”目標:一是回引一批創新創業的“新農人”,鄉村產業帶頭人達到1萬人以上。二是培育一批扎根鄉村的“新青年”,選培鄉村好青年達到2萬人左右,帶動3000名以上、30歲左右的年輕大學生回村創業、任職,實現每村至少有1名大學生。三是培養一批躬耕田野的“土專家”,鄉土科技人才達到1000人以上,市級代表性技藝傳承人達到250人以上。四是打造一批善治興村的“領頭雁”,回引4000名左右在外人才充實進村班子,每個村常態化保持3名以上村干部后備人選。
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