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是山東省濰坊市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符號。今年以來,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為統領,根植濰坊優秀傳統文化,有效激活傳統年畫創造力,培育年畫振興民俗生態,展現民間藝術當代價值。在有序傳承、政策支持下,通過守正傳承、文創賦能和多元推介,推動年畫服務新生活、激活傳統年畫新活力,大力構建新年畫、新民俗、新應用、新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扎實推進傳統年畫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與振興。
守正創新,促進年畫新傳承
完善老中青傳承梯隊。2023年初,完成推薦楊家埠木版年畫山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申報第六批國家級傳承人;2023年3月,推薦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楊志斌申報第六批省級傳承人;2023年,開展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現已收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申報材料6份;充分挖掘年畫青年從業者的潛力,打造了一支青年年畫傳承志愿者隊伍,持續在濰坊市區、臨朐、高密等地社區、校園等地開設年畫培訓班,年開設班次200余個,系統化在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開設年畫素質課程,指導學生進行年畫創作及社團活動。
持續開展楊家埠明清古版修復工程。組織季乃倉等年畫專家,以及于福堂、尹國棟等年畫刻版藝人,修復、刻印明清古版,促進年畫保護、傳承、發展,目前已完成《古今地輿全圖》《白蛇傳》的修復和復刻。
積極開展年畫主題創作。2023年以來,正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組織創作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年畫長卷,目前已創作30余幅;利用24節氣、清廉等題材開展專題創作,年創作作品千余幅,利用主題作品開展臨朐手繪年畫24節氣展覽,制作24節氣年畫畫冊,制作24節氣創意掛歷,豐富年畫產品供給;年畫傳承人趙立萍創新年畫形式,以水墨入年畫,創作了系列作品近百幅。年畫從業者創作的《吉慶有余共奔小康》《巾幗英雄 沂蒙姐妹》等作品入選省級以上展覽20余次。
搭建平臺,助力年畫新發展
政策引導,推動年畫文旅項目建設。根據《關于促進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設立1000萬元文旅專項資金,給予市級以上年畫傳承人0.6-3萬元資金補助;投資2.3億元對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進行改造提升,增加了互動體驗、民俗表演、年畫餐飲等業態,打造全面展示年畫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的載體;高標準建設中國年畫博物館,展出全國各個年畫產地精品150余幅,為文旅高質量發展提質賦能。提升北方首家年畫主題酒店整體規劃,以年畫藝術為核心,全力打造盡顯“步步見吉祥,處處顯安康”的楊家埠木版年畫文化主題酒店。
搭建平臺,開創年畫傳承新格局。由寒亭區文化館作為發起人,在濰坊成立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年畫專業委員會。專委會審議通過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年畫專業委員會管理辦法》,吸收全國各地年畫從業者200余人,成為了各年畫產地及從業者聯系的紐帶、交流的平臺、合作的舞臺。專委會成員將共同探索當代社會轉型給年畫傳承發展帶來的挑戰,深入研究年畫所蘊含的中華基因和文化內涵,推動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年畫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品質、更高品味、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多元融合,激活年畫新活力
設計賦能,文創點亮新生活。一方面,濰坊濰物文創公司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非遺理念,以兔為形、以年畫元素為神,創意設計《“兔”飛猛進臺歷》,以文創的形式為新春賀歲,呈現兔年非遺形象。另一方面,基于臨朐手繪年畫,創建了手繪傳情臨朐縣手繪年畫創意產品品牌,成為濰坊文創產品的典型代表。目前有手繪年畫快客杯、茶具、抱枕、骨質瓷器、原漿紙杯、團扇、燈籠、福字、書簽、鏡子、開運掛飾、紅包、瓷畫等作品。同時,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楊乃東、安丘木版年畫代表性張運祥創新推出的《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等年畫衍生品,入選“山東手造·濰有尚品”優選100品牌。
年畫為媒,高質量組織年畫展示。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策劃“國之瑰寶--濰坊年畫巡展”,先后在寧夏銀川、甘肅開水、武威、山東聊城、濱州、東營等黃河流域城市進行巡展;組織年畫傳承人參加省、市慶!拔幕妥匀贿z產日”、2023“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2023塞爾維亞“歡樂春節”等系列活動。
年畫+游戲,傳統文化融入Z世代。2023年1月,楊乃東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系列紀錄片《流光拾遺之旅》,以《原神》游戲中璃月地區的“五夜叉”為題材,刻印年畫作品并拍攝年畫技藝視頻,上線僅3天,各平臺播放量均超過400萬,這些緊貼時代的年畫作品在為傳統年畫創作題材注入新活力的基礎上,提升了青少年對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關注度。
(來源:文旅中國 記者: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