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 岳璋 濟南報道
和煦春風,吹來了新的希望,田野的新一季耕耘也正式開始。農穩社稷,糧安天下。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春耕春管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搶農時、抓田管,近段時間以來,采購農資、調試農機,開展早稻集中育秧,為冬小麥安排春灌“第一水”……槐蔭區大地上,到處都有農民群眾和“三農”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保穩面積:臘山街道后周王莊村整改復耕建設高標準農田
積雪消融,麥苗泛青,站在濟南市槐蔭區臘山街道后周王莊村600畝高標準農田的田埂上,看天際與田際相融,微風卷攜著麥苗掀起陣陣綠色的波浪,讓人在盡享地頭的安詳感外,更多了幾分心安。
“村里多數人在外務工、做生意,多年不種田的人為數不少。”濟南市槐蔭區臘山街道后周王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艾傳信告訴記者,在多年,這里還是一片凋零荒蕪的景象。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這幾年村黨組織深入探索謀劃,尋找思路辦法。
此后,村集體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村集體與項目企業簽訂流轉協議,村民以土地入股,通過獲取收益激勵村民參與耕地保護。多輪篩選談判后,村集體與企業達成土地流轉合作意向,嘗試利用一般耕地建設高標準農田示范園。
通過引進農業產業項目進行糧食作物規模化科技種植,糧食產量每年預計收成140萬斤,同時農戶以土地入股,每畝地每年收入1000余元。同時,企業采取“流轉+雇工”雙重惠農政策,不僅使一般耕地變成了基本農田,土地流轉復耕提高了地產,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還將村剩余勞動力返聘至企業,進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近年來,槐蔭區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但始終堅守心中的那份“鄉愁”,將鄉村振興生態區列為全區五大主戰場之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奮力書寫新時代黃河岸邊的“田園牧歌”。全區年收入50萬元以上村集體達70%以上;建成300畝“噸糧田”示范方6個,全區耕地規模化經營率超80%,“槐蔭四寶”種植面積同比增長20%,“濟香1號”“濟香2號”水稻新品種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
創新方法:“升、降、融合”工作法增強種糧內生動力
“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抓好春耕備耕,對于確保糧食豐產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而抓好耕種,最關鍵的還是提升農民耕種意愿。近年來,槐蔭區農業農村局創新“一降一升一融合”工作法,以高收益激活內生動力,扭轉“不愿種糧”之風。
科技引領降成本。通過推廣農業新技術,槐蔭區篩選“京引119”“吉宏6”等4種優良品種,持續提升吳家堡大米品質。同時,該局整合統籌涉農資金2100余萬元,打造4000畝高標準農田,自籌資金670萬元,清理整治耕地5000余畝,顯著提升耕地種植條件,并積極推廣全自動生產設備,從育苗到端上餐桌,生產全程機械化,有效解放勞動力,降低投入成本,五洲農業10名員工即可經營1200余畝水稻田。
品牌打造提品質。在槐蔭區,太陽能殺蟲燈滅蟲等“九大綠色防控技術”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廣,化肥、農藥使用量得以逐年降低。吳家堡大米指標遠優于綠色食品標準要求,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被授予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大米均價突破5元/斤,成功探索稻蟹、稻鴨生態種養技術,畝產效益突破16000元。
融合發展辟新徑。據介紹,槐蔭區投資1.16億元,建成“泉城稻花香”田園綜合體,推廣水稻-油菜花輪作模式,打造稻香花海等特色農業景觀,投資6000萬元,將周邊村莊全部打造成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舉辦插秧節、豐收節等節慶活動,年吸引游客30余萬人,網絡關注度超過1200萬余次,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圍繞鄉村游客“吃、住、玩”等需求,引導企業搞活特色采摘、鄉味品鑒、民俗表演等農旅融合產業,延伸“槐蔭四寶”、淡水鱸魚等農產品產業鏈,打造過硬旅游農產品,開辟群眾增收新途徑。
提升產能:“千萬工程”打造智慧農業人才梯隊
保障糧食安全,提升糧食產能是首要任務。春耕有序推進,背后是農業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春耕一線,廣袤田間,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良制融合,以良人為基礎,方可筑牢大國糧倉根基。
2023年槐蔭深入開展“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不斷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鄉村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目前,槐蔭區緊扣鄉村振興需求,分級分類實現566名村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全覆蓋。全面落實“一村一名大學生”,選聘鄉村振興工作專員25人。開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項目,著力打造一支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的頭雁隊伍。
楊曉霞是派駐到玉清湖街道小楊莊村的第一書記,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單一等問題,她和村“兩委”共同謀劃,爭取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建設溫室大棚項目,探索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吸納村內剩余勞動力,發展反季果蔬種植和采摘產業。邀請了全國勞動模范陳德國面對面指導村民種植。目前,有了溫室大棚的“加持”,預計增加年度村集體收入8萬元。時下,她正和鄉親們一起策劃借助市、區兩級“第一書記助農大集”進一步提升當地特產—“小楊五香燒雞”的知名度,拓展銷路。
同樣是在第一書記的努力下,槐蔭區河圈村與生產果蔬脆系列產品的濟南某食品加工企業達成了原料收購合作意向,讓村里的農產品(6.310, 0.01, 0.16%)坐上了從種植大棚到加工車間的“直通車”。
據介紹,2024年,槐蔭將聚焦高效落實,抓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提升;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抓好“河創田園”示范區創建,啟動吳家堡、美里湖2個無人農場示范區、2000畝“花間稻”生態農業示范區、山東省水稻新品種繁育基地項目,加快山東財金“三文魚育苗”、華能漁光一體兩個千畝漁業園區節能減排”等一批漁業綠色健康養殖項目建設,打造黃河鯉魚良種廠、錦鯉特色產業園。同時,做好高科技人才團隊引進,深化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創新引領村集體產業發展,加強鄉村精神文化建設等工作。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4月18日18點,山東航空SC8061航班從濟南遙墻國際機場起飛,飛往此行的目的地——“獅城”新加坡。4月19日凌晨,航班平穩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機場,標志著山東航空濟南=新加坡航線全新起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