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曹亮
陽春三月,萬物勃發,又是一年農忙時。3月15日,濟南市槐蔭區召開區委農村工作會議暨“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推進會議。區幾套班子主要領導悉數到場,令人感受到了槐蔭對保穩農業收成的懸懸在念,對謀劃農村發展的專注篤定,以及對提高農民收入的枝葉關情。
近年來,槐蔭區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但始終堅守心中的那份“鄉愁”,將鄉村振興生態區列為全區五大主戰場之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奮力書寫新時代黃河岸邊的“田園牧歌”。全區年收入 50 萬元以上村集體達 70%以上;建成 300 畝“噸糧田”示范方 6 個,全區耕地規模化經營率超80%,“槐蔭四寶”種植面積同比增長20%,“濟香1號”“濟香2號”水稻新品種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次檢查總成績居全市第一。
2023年槐蔭深入開展“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不斷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鄉村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目前,槐蔭區緊扣鄉村振興需求,分級分類實現566名村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全覆蓋。全面落實“一村一名大學生”,選聘鄉村振興工作專員25人。開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項目,著力打造一支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的頭雁隊伍。
楊曉霞是派駐到玉清湖街道小楊莊村的第一書記,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單一等問題,她和村“兩委”共同謀劃,爭取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建設溫室大棚項目,探索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吸納村內剩余勞動力,發展反季果蔬種植和采摘產業。邀請了全國勞動模范陳德國面對面指導村民種植。目前,有了溫室大棚的“加持”,預計增加年度村集體收入8萬元。時下,她正和鄉親們一起策劃借助市、區兩級“第一書記助農大集”進一步提升當地特產—“小楊五香燒雞”的知名度,拓展銷路。
同樣是在第一書記的努力下,槐蔭區河圈村與生產果蔬脆系列產品的濟南某食品加工企業達成了原料收購合作意向,讓村里的農產品坐上了從種植大棚到加工車間的“直通車”。
“來了第一書記,工作更有辦法了。”成為了廣大村民的一致感受。可以說,第一書記們,就像一把種子,撒在屬于自己的那片田地上,生發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這片希望的田野又是五彩斑斕的,因為槐蔭實施“一村一業、一村一策”,組織轄區涉農街道結合鄉村具體實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以產業振興的“百花齊放”實現“萬村共富”的宏偉目標。
在美里湖街道,沿黃9個村莊統一謀劃統一包裝,融入文旅產業,打造高品質“城市后花園”;在玉清湖街道,第三屆大李百合文化藝術節實現日均接待游客1萬余人,大李百合文化藝術節更是入選山東省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在吳家堡街道,七里鋪村的漁業項目、西王村的無花果、西張村的蒲公英特色種植日佳成熟,叫響了吳家堡“十三香韻”特色品牌。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是國之大事,也是槐蔭貫徹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記者在會場了解到,2024年,槐蔭將聚焦高效落實,抓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提升;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抓好“河創田園”示范區創建,啟動吳家堡、美里湖 2 個無人農場示范區、2000 畝“花間稻”生態農業示范區、山東省水稻新品種繁育基地項目,加快山東財金“三文魚育苗”、華能漁光一體兩個千畝漁業園區節能減排”等一批漁業綠色健康養殖項目建設,打造黃河鯉魚良種廠、錦鯉特色產業園。同時,做好高科技人才團隊引進,深化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創新引領村集體產業發展,加強鄉村精神文化建設等工作。
目標已經明確,具體怎么干?
會上明確提出,槐蔭將“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作為重要抓手,堅持在“三個聚焦”上下功夫:
聚焦深化多元精準幫扶。持續鞏固提升第一書記幫村、企業團體聯村、各方力量助村的“1+1+N”的幫扶體系,把各方面力量有機嵌入到鄉村振興全過程各領域;
聚焦落實落細重點任務。第一書記牽頭、聯村企業參與,謀劃一批發展前景好、綜合效益高的農文旅融合項目,扶持建設特色聯村共富項目;
聚焦強化村級黨組織建設。特別是把黨組織“跨村聯建”與村莊規劃、泉韻鄉居示范片區建設結合起來,扎實推進聯合黨委實體化運行。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責任就是鮮明性導向,作風就是關鍵性保障。”區委書記孫常建表示說,“我們要以自身工作的好和優,推動農業農村的美和富。”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在這個播種希望的季節,槐蔭的鄉村已是綠水暖沃土,春意鬧枝頭,勃發著生機與活力,新時代鄉村振興和美畫卷已徐徐展開。(通訊員 韓宏偉)
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曹亮
4月18日18點,山東航空SC8061航班從濟南遙墻國際機場起飛,飛往此行的目的地——“獅城”新加坡。4月19日凌晨,航班平穩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機場,標志著山東航空濟南=新加坡航線全新起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