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張帆
被發現的梁王莊古墓附近還有兩個小墓冢 記者魏曄石攝
15日,濟南新東站片區梁王莊二村工地在施工時,挖掘出了不少青銅器,震驚考古界。
18日上午,記者來到濟南新東站片區梁王莊二村的中建八局工地現場,發現正門已被封閉起來,并張貼上了禁止入內的通知。工地工作人員解釋,為保障文物以及施工、外來人員的安全,已禁止一切無關人員入內。
[關于大墓墓主] 村志編纂者稱不排除是周朝天子
梁王莊二村村志辦公室高老師在梁二村負責梁王莊村志的編輯工作,他表示這不是一般的墓葬。他認為,“我們都知道,我國出土的春秋時期的罄與編鐘是不多的,馬王堆也有,本次初次發掘的45件器物中,編鐘19個、罄1個,光鼎就有4個,墓主身份估計最低也是個諸侯王,從出土的編鐘的規模來看,我認為墓主極有可能是周朝的天子周王!”另據介紹,梁王墓冢正南的寶山之上曾經有一個神道,其左右各分布有石馬、石獅之類的石像成對立于石道兩側,每一個都有兩三米高,村民們認為,這也預示著墓中之主的身份之高貴和顯赫。
梁王村村民劉先生稱,村里老人回憶,過去這里有很多冢,俗稱土堆,“有72個之多,但保留完全的僅剩幾個。”劉先生稱,除了要挖掘的大墓外,還有兩個比較小的墓冢,高度只有幾米,規模比較小,至今也沒有人動過,“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我們村曾來過一伙南方人,他們帶來了一種小儀器,在墓冢附近的河道旁撿走了梁王城的一個長方形的銅質牌匾,撿走銅牌的位置恰恰都離這兩個仍保存完好的墓冢很近。”
[關于梁王城遺址] 專家推測或是平陵城西遷后老歷城所在地
一位曾多次考察梁王城遺址的文物工作者表示,2007年他考察時,遺址北半部保存較好,中部一帶南北向高地有極豐富的周漢陶片和建筑遺存,東部則有一條寬約百米的近現代取土溝,對遺址造成極大破壞,但溝東仍有大量磚瓦陶片。
之后他又再探梁王城,徒步穿越遺址東部和北部,其龐大的范圍再次讓他吃驚。地表調查的結果是,其東部接近裴家營,西部應以小石河為界,從濟鋼彩鋼廠北墻向北2000米,都有較密集陶片分布,而據附近百姓說法,濟鋼彩鋼廠內才是“出東西”的地方,是該遺址的中心部位。按此推測,該遺址南北長度超過3000米,東西超過1500米,周漢繩文陶片構成該文化遺存的主體。按照梁王村人說,遺址中原有眾多石人石馬挖出過。這是個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的大遺址,該城繁榮時代,可能到北朝及以后。有專家認為這個遺址和濟南老歷城有關系,可能是平陵城西遷以后的老歷城所在地。
市考古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因為考古工作還沒展開,對民間有關墓主人的說法不發表看法。”另外,先期出土的青銅器等文物現在歷城區博物館妥善保存。而對于何時正式進行考古發掘,該人士表示,目前正處于準備階段。
凌晨5時40分,濟南市氣象臺發布雷電橙色預警信號,濟南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雷暴過程,濟南兩小時內發生地閃2131次。伴隨著雷暴天氣,濟南全市范圍內,自北向南發生降雨過程,全市平均降雨量為27.8毫米。[詳細]
近日,急雨突襲,制錦市街道黨員干部、周邊商戶及過路市民自發扛沙袋圍堵河堤,被稱為“雨中最美的人墻”。水利部門,啟動泄洪方案保證水庫安全…… 防汛,是應急處置能力與暴雨的較量。[詳細]
18日上午,齊州路與橫支15號路路口附近6處井篦子不斷有清水冒出,兩側副道積水幾乎沒過馬路牙子,騎車市民行至路口紛紛調頭……附近知情市民表示,這種現象已經持續兩三個月。附近工地施工將地下水排進附近地下管道,橫支15號路地下管網又與經十路等主路管網不連通...[詳細]
19日,持續的降雨過后,張莊路南段多處路面出現大面積積水,據了解,該路段屬于“逢雨必淹”,主要原因是路段一直沒有排水管道。具體預報為:20日白天陰轉多云,最低氣溫24℃,最高氣溫29℃;20日夜間到21日多云轉晴,最低氣溫23℃左右,最高氣溫31℃;22~23日晴間多...[詳細]
15日傍晚,家住唐王鎮的陳大姐被一只小蜂子蜇了一口,她把蜂子拍死后并沒當回事,沒成想幾分鐘后竟然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在重癥超聲指導下積極補液,使用升壓藥抗休克,抗過敏及保護重要臟器治療,患者意識逐漸好轉。[詳細]
數據顯示,7月份山東濟南、青島、煙臺三市延續了上個月趨勢繼續齊漲,濟南和青島新房價格環比漲幅繼續擴大。本月初,中國指數研究院曾發布7月百城房價數據,濟南新房價格上漲3.8%,達到9178元/平米,并且超過青島成為山東房價最高的城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