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孫海燕
楊在明的傷情。(本報記者 攝)
楊在明接受媒體采訪
8月31日中午,一起沖突在瑞祥路附近一家茶館內上演:一名男子被七八名男女圍住,隨后引發激烈沖突。記者了解到,該男子是號稱“中國拆遷律師第一人”的楊在明。
有消息稱,在目前中央商務區征地拆遷過程中,楊在明收取二鋼宿舍區不少居民代理費,可以給每戶爭取高于補償標準的利益,但有消息源表示,楊未與每一戶交費居民簽署代理協議,并被直指“鼓動居民拒不配合拆遷”,影響拆遷進展,同時也影響到已簽訂拆遷協議居民的利益,被外界認為是此次沖突的導火索。
茶館內發生激烈沖突
8月31日下午,事發茶館負責人向記者回憶,當日中午12點左右,服務員說有客人投訴隔壁包間里有人吵架,“我一開始以為是普通的吵架,就讓服務員跟他們溝通一下,讓他們小點聲,沒想到后來越來越激烈。”負責人說,自己過去看時,發現包間里有七八人左右,已經扭打在一起,“其中有一人捂著胳膊,好像受傷了,后來有人報警,大約1點左右民警趕過來把他們都帶走了。”
現場拍攝的視頻顯示,一名男子(楊在明)坐在房間里的沙發上,被幾名男女團團圍住,并不時受到指點及指責。另一段視頻則記錄了沖突發生時的場景,現場多人之間有肢體接觸,楊在明被多人拖拽出門口。記者注意到,視頻中不時有人喊“把剪子放下”“出來出來”等話語。
網上流傳致涉事律師公開信
記者注意到,在該起沖突發生之前,網上就流傳著不少關于楊在明的言論,并迅速發酵引起關注。9月1日,記者在搜索網站中輸入“致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楊在明律師的一封公開信”,顯示相關結果375個。
公開信內容顯示,寫信人是二鋼宿舍區拆遷戶:“我是二鋼宿舍區的居民,現在我們這里拆遷已經進入最后的階段,很多樓已經被拆掉,特別是最近有很多過去堅定的‘戰友’堅持不住,紛紛簽約騰房,周邊的居民越來越少,讓我感到很恐慌,說老實話我也撐不住了,以后我們可怎么辦啊,是不是還能像一開始你說的那樣,我們心里根本沒有底,很害怕。在此,我們有些問題想請你盡快答復。”能否給當事人帶來利益成焦點
記者了解到,考慮到少數被征收人提起相關法律程序,中央商務區征地拆遷指揮部推出“騰房協議”,當事人簽訂該協議后,仍可繼續進行訴訟,若勝訴可按照判決的標準兌現補償利益,若敗訴,按補償標準方案的規定兌現補償利益和相關節點搬遷獎勵、政策待遇。
但是據公開信中反映,楊在明律師拒絕讓拆遷戶簽署“騰房協議”,讓不少拆遷戶有點“摸不著頭腦”,“(簽署騰房協議)既可以領到該領的獎勵,又不耽誤打官司。如果我們簽了協議,不僅能拿到現在該有的獎勵,將來如果官司打贏了,我們也能拿到你給我們承諾的利益,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讓我們簽?”
信中還提及,拆遷初期,楊在明律師收取代理費后,承諾為每位拆遷戶爭取比政府公布的補償標準高30萬元到50萬元的補償利益,但是后期楊在明律師的做法讓拆遷戶提出質疑,“我們這里這么多人每家給你交了3000塊錢代理費,可是你為什么不和我們每一個人都簽協議……而且作為我們的代理律師,為什么不接我們的電話,到這時候了,您應該光明正大地到濟南來,進駐二鋼宿舍區,與我們站在一起出謀劃策,而不是遙控指揮。”代理拆遷案件多以敗訴告終
9月1日,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楊在明之前代理的相關案件,顯示共有388個結果,多數案件均涉及征地拆遷,被告為當地政府,絕大多數結果為敗訴。
記者注意到,在眾多案件當中,其代理的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補償一案,也曾在網上受到關注,網上甚至有聲音稱“不光沒了律師費,連想爭取的補償也一分沒拿”。記者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0月,有關該案例的結果達52個,均為“駁回原告要求的訴訟請求”。記者對話“拆遷律師第一人”
8月31日20時左右,記者在甸柳新村派出所附近守候5個多小時后,終于見到剛錄完口供的“中國拆遷律師第一人”楊在明。胳膊纏著繃帶,右腳難以落地,面對記者提出網上的質疑及與拆遷相關的問題,楊在明(以下簡稱“楊”)一一作出回應。
記者:介紹一下沖突的經過。
楊:我今天中午正在茶館和代理的當事人商量拆遷的相關事宜,結果沖進來10來個人,我也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把我拉倒在地,把我拖到房間之外,然后經過反反復復的拉扯,我也幾次倒地。
記者:他們是誰?為什么要這樣對你?傷是如何造成的?
楊:他們自稱是二鋼的拆遷戶居民,沖上來以后,直接對我是又拉、又推搡。現在我也不太清楚原因,按照他們的說法,現在中央商務區征收拆遷當中,實行“3+3+3”政策,如果每棟樓不走完,這個人不簽協議的話,那么所有的人都損失3萬元的獎勵款,每個單元如果有人不去簽協議的話,這個單元樓的獎勵就沒有了。現在因為我們代理了200多戶當事人,都居住在里面,有不簽協議的,影響到他們拿這個獎勵款,我感覺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時在推搡過程中,恰巧茶館的筆筒里有一個剪刀,我就拿起剪刀來,示意他們不要再上前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蜂擁而至,把我的剪刀搶過去,然后在這個搶奪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可能就是這種剪子或者說什么其它的銳器劃傷了我的胳膊。現在醫生診斷應該是胳膊上一個1.5厘米的劃傷,傷口是相對比較深,但是沒傷到骨頭。我的右腿不疼,但是已經不能著地,不能受力。
記者:您是靠什么來幫當事人爭取拆遷方面的利益?
楊:我們一般維權的手段是復議,一個是訴訟,其中還有和政府的協商、談判、溝通等等,這樣綜合地解決問題。
記者:之前和居民有沒有簽訂協議?承諾達到什么程度?收費標準是什么樣的?
楊:在我們的代理合同當中,并沒有就當事人達到具體什么樣的利益來作出相應的承諾。關于這個問題,有我們的代理協議以茲證明。北京律協出臺了一個律師收費的具體辦法,按照這個辦法的規定,需要對我們的當事人收比較高昂的代理費。但是說實話我們收取當事人的費用很少,因為很多居民家庭條件不理想。
記者:根據以前的案例,您代理的不少案例結果都是敗訴,這樣如何給當事人爭取利益?
楊:以判決書的輸贏來決定當事人的利益,這種看法顯然不是從一個專業的角度來審視征地拆遷這樣一個復雜的法律事務。我們律師事務所在長達十幾年的服務實踐當中,總體來講敗訴率是比較高的,甚至能達到85%,勝訴率也就在10%-20%之間,但是并不影響我們為老百姓爭取適當的利益。
記者:如何看待網上致您的公開信?
楊:這封信我也看到了,我認為這封信完全是造謠、誹謗,完全不符合事實。 (本報記者)
”濟南市民陳先生感慨,9、10月份是濟南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秋高氣爽、風輕云淡,不出去走走都浪費這樣的好天氣。根據環保部門的統計,上半年濟南市“藍天白云”天數為9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1天。[詳細]
8月底,位于工業北路的長安華飛4S店突然關門了,在此辦理分期付款或抵押車輛注冊登記證的車主和員工成了受害者。“在這些關門‘跑路’的汽車4S店中,他們銷售的大都是單一品牌,一旦銷量不好,就會影響全局。[詳細]
1日,齊魯晚報記者從濟南市水文局獲悉,主汛期過后,濟南市十座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為15180萬立方米,為同期最高水位。主汛期以來(7月1日以來)全市平均降水388.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2%,列歷史同期第18位,其中市區494.9毫米、歷城區506.5毫米、長清區470.5毫...[詳細]
9月1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在高速濟南北收費站看望在崗執勤的工作人員。陳長禮 攝 自9月1日零時起,我市對符合條件的濟南牌照客車在濟南繞城高速公路北線(濟廣高速公路)指定區間內免費通行(試行)。[詳細]
“新建60處泉水直飲點今天開工。去年國慶節到年底,老城區陸續有40處泉水直飲點建成開放,濟南人“隨時喝上泉水”的夙愿成為現實。”據歷下區市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老城區的泉水直飲水按照“既達到直飲水標準,又保持泉城泉水風味風貌,避免成為同質化純凈水”的原...[詳細]
1日,新建的市中區舜苑學校迎來首批新生。當日,濟南中小學開學,在破解大班額的背景下,部分小學實現新生小班化,但教室、師資趨于吃緊。營東小學的“家長志愿者”隊伍由各個班級自愿輪值的家長們組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