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尹延杰
明清濟南府城是泉城特色標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泉城特色風貌帶的核心區。如何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促進片區可持續發展,先行先試的百花洲是個很好的縮影。
納客日均萬人
今年6月初,百花洲一期項目開始向市民免費開放,并且定期舉辦戲劇、民樂等各種形式的活動。百花洲一期項目剛剛開業半個月,日接客量就達到了萬余人。現在,百花洲同趵突泉、黑虎泉和大明湖等一起,成為不少外地游客來濟旅游的必選項。
雖然百花洲發展不錯,但基礎設施還未完全到位對片區經營產生了一定影響。一位百花洲商戶就說,百花洲很多屋子里夏天沒空調、冬天沒暖氣,廁所里沒有換氣扇,街邊的樹木也不多。
泉水游能不能留住人,游客的感受最為直觀。“這里風景很好,剛才參觀了幾處展館,感受到了濟南的民俗文化。但是缺少點吃喝玩樂的東西,還是得去別的地方解決。”
著重展示泉水人家
開幾家商鋪和菜館,已經不是最先進的“黏客”方法。更多人希望能深入體會濟南的泉水文化,而深度泉水游也是濟南目前正在推廣的重點。由于該地原住民眾多,政府能做的主要是引導。
以百花洲一期項目免費開放為起點,濟南老城區開發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路子。2014年年初,濟南市規劃局便啟動了《芙蓉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規劃提出,百花洲片區將重點打造七大功能分區,分別為百花洲商業休閑區、臨水休閑文化區、廟會文化區、泉水文化體驗區、傳統民俗商業區、老字號商業區、傳統院落體驗區,展示濟南傳統生活“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特色,更好地體現濟南民俗文化。
泉水游需民間資本
百花洲片區旨在打造成一處了解和體驗老濟南的地標,展示城市歷史人文魅力的窗口。基于這種定位,百花洲片區不同于一般的商業旅游項目:作為公益項目來打造,不以營利為目的。
“老城區要活起來,一是要保護原生態、原機理的歷史遺存,二是老城區空間里面得有內容。這些內容要在政府的引導和介入之下,與當地城市文化、城市品牌以及城市要素,甚至城市品格相互融合。”濟南市人大代表、山東意匠建筑有限設計公司董事長劉奎認為。
類似片區的開發,離不開更有活力的民間資本。正如劉奎所說,文化傳承與保護完全靠政府買單是不現實的,民間力量參與進來非常重要。“內容可由政府主導,市場進行配合,政府和民間資本聯起手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張九龍張剛 王杰)
隨著9月4日“2016中國魯菜創新傳承與國際化發展論壇及頒獎盛典”在山東大廈的召開,第十七屆中國美食節暨首屆中國魯菜美食文化節圓滿落下帷幕。大眾網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本屆美食節吸引了近兩萬名濟南市民前來參觀,達成交易意向金額3.1億元。[詳細]
6日,首屆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年會暨濟南泉水文化景觀保護國際研討會召開。來自18個國家、30余個城市的200余位專家共聚一堂,暢談泉水文化,共商國際泉水城市聯盟發展大計。會上,大明湖與匈牙利蒂薩湖、趵突泉與羅馬溫泉結為“姊妹景區”。[詳細]
4日晚7點半左右,濟南的哥張孝義師傅在濟濼路北口接到了一位乘客。張師傅得知,乘客的外甥小劉(化名)是濟陽的,由于做生意有不少借貸,前段時間全家人已經給湊了30多萬還上了,有一輛斯太爾大卡車也抵賬出去了,借貸還是未能還清。張師傅等小劉家人到了醫院之后便離開了。[詳細]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近一個月來,雞蛋價格直逼5元/斤,不少蔬菜價格一個月內翻番,菠菜漲到10元/斤。據悉,入伏以來,我省以及濟南市蔬菜主產區均遭受了多日的降雨和高溫潮濕天氣,蔬菜生長、采摘、流通均受到較大影響,市場供應減少,導致價格上漲。[詳細]
“白花花的泉水全都抽到下水道去了,看著就讓人心疼。5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清真南大寺對面工地看到,施工場地大約有4000平米,地面已經全部被開挖至深約5米,離回民小區46號樓和47號樓不到5米遠。[詳細]
3日下午,一環衛工人在濟南市黃臺南路街頭打掃衛生時,與行人發生糾紛被推搡,發病躺在地上。據報警的市民劉先生稱,3日下午3點左右,他經過黃臺南路大眾浴池附近時,發現一名環衛工人與一名男子爭執,似乎是因男子亂扔垃圾引起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