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王亞男
“決不讓一個兄弟姐妹在共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隊。”
社會經濟在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在繁華都市的周邊,仍然存在著貧困的農民兄弟。為了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讓一個兄弟姐妹在這場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掉隊,“扶貧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中勤奮努力著。
10月17日,正值第三個國家扶貧日,我們再回首,我市扶貧工作堅持以算賬為核心、“N+扶貧”為路徑,狠抓作風建設,匯聚多方力量,整合政策措施,完善建檔立卡,加強督查調度,強化工作落實,集中精力全力投入脫貧攻堅戰,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扶貧攻堅核心是“算賬”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日前在調研扶貧開發工作時指出,脫貧攻堅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精準”,核心在“算賬”:既要算清總賬,又要算清細賬;既要算清收入賬,又要算清支出賬;既要算清大賬,又要算清小賬;既要算清靜態賬,又要算清動態賬。為此,全市基層廣大干部認真落實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進一步規范貧困人口的納入和清退程序,突出我市特色,特別強調以“算賬”為核心,把幫助貧困群眾算清“四筆賬”,作為貧困退出的必要條件。各級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對我市精準識別信息數據存在的16項問題開展了五輪糾錯維護,并對2016年數據清洗后未脫貧貧困人口和2015年“回頭看”工作中清退貧困戶,進一步完善了扶貧信息檔案,確定了“市定樣、縣落實、鎮建檔、村上墻、戶記賬”的工作措施,按照一戶一檔要求,以第一書記和幫扶干部為主體,為每位貧困戶建立了從申請、評議、幫扶到脫貧退出全過程的脫貧手冊和扶貧檔案,詳細記載貧困戶脫貧增收“四本賬”,努力做到精準施策。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市委副秘書長、市扶貧辦主任吳興金說:“工作干得好壞不是說出來的,是埋頭苦干抓出來的。”他說,為了將扶貧工作責任更實、抓得更緊,我市先后出臺了《濟南市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濟南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和《濟南市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已被列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并作為全市重點工作進行單獨考核和表彰。
“第一書記”貧困村“全覆蓋”
在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市級領導率先垂范,積極擔起扶貧重擔,由35位市級領導按照“領導+部門+企業”形式組成幫掛團隊,每個團隊包含一個牽頭部門、2家國有企業、4至5家民營企業,對口幫掛脫貧任務最艱巨的35個重點鄉鎮,市級領導帶領團隊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摸實情、謀思路、出實招。目前,35個團隊都已幫助鄉鎮制訂了長效幫扶方案,各類幫扶舉措和行動正積極實施。各縣(市)區黨政領導也參照市級領導幫掛模式,實施了包掛幫扶重點貧困村行動。
如今,全市共選派916名“第一書記”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實現了貧困村的“全覆蓋”。“第一書記”們共幫助貧困村引進致富項目969個,解決行業扶貧類問題1079項,新增集體經營性收入上千萬元。同時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走出機關、深入農村,市直部門(單位)5127名副處以上干部每人結對兩戶貧困戶,各縣(市)區、鄉鎮也實行干部聯系幫扶,實現黨員干部聯系貧困戶全覆蓋。
在各級黨員干部的帶領和影響下,工商企業、駐濟商會、行業協會等社會各界力量也積極參與到扶貧中來,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等形式定點幫扶貧困村,目前已有496家企業、4家商會協會與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幫助貧困村改善環境、捐資助困、發展產業,投入幫扶資金1565.5萬元。積極倡導社會捐助,市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等共接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贈錢物合計1567萬元。
產業扶貧是扶貧攻堅“生命線”
產業扶貧、精準扶貧,這是扶貧工作的“生命線”。為進一步讓群眾得實惠、獲增收,我市“扶貧人”認真研究國家扶貧政策,同時結合濟南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制訂了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的扶持措施,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若干政策措施》,重點圍繞“五個一批”脫貧路徑,從發展產業、教育就業、保障兜底、改善條件、社會幫扶、措施保障六個方面制訂了脫貧攻堅40條政策措施。目前,各行業部門按照“脫貧攻堅40條”要求,逐條出臺專項實施方案,作為部門行業脫貧攻堅的“路線圖”、“時間表”和落實“月調度、季通報、半年督查、年終考核”的主要依據。
市扶貧辦的工作人員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全市1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患有各種疾病的有6萬人,占30.6%;因病致貧的家庭共有人口13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66%;醫療扶貧已成為全市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內容和攻堅方向。市扶貧、衛計、財政、民政、人社、殘聯等部門干部職工多層面調研、多方位咨詢、多角度測算,按照貧困患者看病流程,從查體、買藥、就診、住院、結算等方方面面逐一進行研究設計,形成連貫的醫療幫扶政策制度鏈條,出臺了《濟南市醫療精準扶貧實施辦法》,為所有貧困人口配發具有先診療后付費等功能的“醫療扶貧健康卡”,把麻煩留給醫療機構,把方便留給了貧困人口患者。
2016年,566個貧困村實施產業項目564個,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11641戶、26327人。在第三個國家扶貧日來臨之際,我市扶貧人再度重溫誓言:“決不讓一個兄弟姐妹在共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隊。”
自從今年5月份駕駛人滿分學習啟動新內容以來,濟南市區已經有近3000名司機到路口打小紅旗。記者從濟南市車管所了解到,自從今年5月份濟南交警啟動這項“接地氣”的學習內容以來,濟南市內五區共計已經有2930名滿分學習司機,參加了路口打小紅旗維持交通秩序的特別學習內...[詳細]
15日一場秋雨讓濟南氣溫跌破20℃溫度線,不過隨著雨后放晴,氣溫逐漸回升。據濟南市氣象臺預報,17日白天晴間多云,早晨前后有輕霧或霧,南風轉北風都是3級,明晨最低氣溫濟陽、商河10℃,市區及其他縣(市)區13℃左右,最高氣溫24℃。17日夜間到18日晴間多云,最低...[詳細]
十六日,在齊州路中段,一貨車上擺放著大棗,商販自稱是沾化冬棗。記者王鋒攝 沾化冬棗上市已半月,濟南市場卻難覓大量正宗沾化冬棗身影,而是陜西冬棗在“唱主角”。記者調查發現,沾化冬棗的高身價,加上近兩年多走電商銷售的路子,導致濟南本地市場購買到正宗...[詳細]
上月底,市僑辦、濟南市僑商會組織30多位駐濟僑商,到槐蔭區考察西部新城規劃建設情況,參觀在建重點項目,尋求拓展事業的商機。“上午去了方特東方神畫,下午又去小清河濕地公園逛了逛,第二天上午又去了園博園,下午到大學城轉了轉,這個假期玩得挺爽。[詳細]
16日,記者獲悉,濟南當天有3176對新人舉行婚禮和婚禮答謝儀式。其中,夫妻雙方都是90后的新人有1559對,接近總量的一半,這標志著90后結婚潮開始成為婚慶主流。[詳細]
14日,記者從歷城區市政部門了解到,今年將對花園路、閔子騫路、山大南路、山大北路等12條道路坑槽、隱患井蓋等問題進行整治。“為不影響交通,每天晚上12點后開始分段修整被壓壞的路面并更換井蓋,第二天早晨放開交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