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孫海燕
刷卡、取車、騎走……15日,市中區新一批公務自行車上路了。截至17日,短短3天轄區內就有507名工作人員辦了IC卡。
然而,在公務自行車火爆的背后,是更多濟南市民的眼饞:我們啥時候也能騎上公共自行車?
公務自行車火爆
市民崔先生家里有兩輛私家車,但他上下班還是選擇了騎自行車。“多數時候開車還不如騎自行車快,而且騎車還能健身。”和崔先生一樣,在市中區一單位工作的劉女士平時外出也經常騎自行車,不過她騎的是公務自行車。
就在15日,市中區公務自行車在原有50處站點的基礎上再新增11處,共投放140余輛公務自行車。據統計,在此次“擴軍”前,2016年前10個月,原有的360輛公務自行車日均使用174次,由此可見公務自行車受歡迎的程度。在市中區公務自行車項目負責人周永忠看來,公務自行車上路一年半以來,相當受轄區內公務人員的歡迎,在引領綠色出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前出門離不開車,現在都愿意騎自行車去辦事,這是一種觀念上的進步。”
但公務自行車并不面向普通市民開放,多少讓有心嘗鮮的人失落。“市中區畢竟地域比較小,而自行車公共租賃系統是面向大眾化、跨區域使用,因此公務自行車對于整個濟南市公共自行車的借鑒意義不是很大。”省政府參事、省政協常委、山東建筑大學教授鄧相超說。
公共自行車難產
“歷下的招標暫時停了,我們也在等最新進展。”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車運營公司區域經理劉顏鳴說。在歷下關于公共自行車招標中,該公司曾是唯一中標企業。據了解,市中區的公務自行車就是與金通合作運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杭州公共自行車系統也是由該公司建設和運營。
今年,有關公共自行車的話題格外受關注,不僅上了政府工作報告,更讓濟南人尷尬的是:8年3次推廣均告失敗。2008年國內公共自行車起步,當年濟南便開始籌劃,但沒有成功推出。2012年9月濟南“三年治堵行動計劃”中提到啟動公共租賃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計劃2013年試運行,力爭到2014年公共自行車達10000輛。同時,也確定了政府部門主導的模式。今年初濟南市兩會上,作為今年為民辦15件實事之一,自行車公共租賃系統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在4月正式對外公布的《濟南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也明確將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受到啟發:城市共享單車站上新“風口”
濟南公共自行車進展為何如此緩慢?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不同說法:因牽扯不同部門,需要市里統一協調;路網不健全,慢行交通網不成系統,等等。“歸根結底,還是要破除部門利益。”一長期關注公共自行車建設的人士說,有部門擔心推廣公共自行車會影響公交分擔率,還有的直言濟南地形不適合。在該人士看來,路網因素不是最主要的難點,由于公共自行車系統屬于有樁停車,不管建在景區還是公交站點附近,涉及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多環節,沒有市里統一協調,單靠停車辦一個部門很難。
就在濟南公共自行車難產時,“共享單車”成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風靡上海、北京等一線大城市。所謂共享單車,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手機APP即時確定周邊可租用自行車和可歸還車位。目前,上海摩拜單車和北京oFo小黃車是共享單車市場運作比較成熟的兩家企業,其中小黃車先期已在濟南多所高校校園推廣。共享單車模式的創新在于沒有停車樁位,企業訂制個性化的自行車然后投放市場,用戶使用手機掃碼完成找車、用車、還車的整個過程,租賃價格也很低廉。
在周永忠看來,這種無樁單車租賃在人性化、智能化及便捷化上是種創新,而且符合“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但想要大規模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有效引導。濟南的公共自行車上路后,可在能夠實現方便管理的前提下考慮適當引入共享單車的創新模式。
提出設想:能否將“公務”變“公共”
今年上半年,規劃部門在回復市人大代表關于推進公共租賃自行車系統建
議時,稱濟南新一輪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已有對自行車交通系統的規劃,方案明確了公共自行車的功能定位、租賃點布局原則、布局重點和規模。該方案還會改進完善,暫時不能公開。對此,市停車辦有關人士稱相關內容已在推進中,下周一將向市里分管領導匯報。目前,市中區公務自行車現有的61個站點不僅覆蓋轄區企事業單位、醫院、銀行等中心地段,還
方便了陡溝、興隆等片區等較遠地區的公務人員外出。有市民提出,公務自行車和公共自行車只有一字之差,而且租賃模式相似,能不能依托公務自行車系統,面向周邊市民開放?對此,周永忠表示,公務自行車和規劃中的公共自行車目前還是兩個系統,要實現對接需要全市統籌協調推進,“當然,只要對濟南有益,我們還是會義無反顧去做。”
18日,記者從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為緩解濟南市區的交通壓力,實現市區路網和外圍公路網的高效連接,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濟南市最終形成了“高快一體”路網規劃,將打造“內、外”兩個繞城高速環線。該項目北起青銀高速唐王樞紐立交,向東南依次經過102省道、309國道,南接...[詳細]
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全市17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中有3個站點達到重度污染級別。針對此次霧霾天氣,我市再次發布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啟動Ⅳ級應急響應。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只針對明日一天,后天起泉城“氣質”將有好轉,霧霾有望逐漸消散。[詳細]
18日,在開元隧道的北洞中間安裝了隔離設施,道路實行雙向行駛。“從開元隧道恢復通行首日的早高峰情況來看,旅游路的交通情況較好,并未出現預想中的大面積擁堵。而一些電動車駕駛員為圖方便,強行駛入隧道內,本來5米寬的單行道,被通行的電動車占去一部分,后面...[詳細]
問遍了女兒的同事朋友,無數次向陌生人求助,堅持了幾個月后楊春鈞的心涼了一大半。楊惠子74歲的奶奶走進屋,楊春鈞忙把尋人啟事藏在身后。” 記者注意到,最近的這張尋人啟事寫著楊惠子是“因和父母吵嘴出走”。”楊春鈞盯著尋人啟事里女兒的照片說。[詳細]
18日上午8:35左右,一輛救護車來到濟南國棉四廠宿舍1號樓前。據附近居民透露,男子好像患有肺結核,經常咳嗽得喘不過氣來。據稱,死者被人發現時躺在床上,雙手搭在外面,腿上還有大量的血跡,一動不動。[詳細]
根據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濟南港總體規劃(2016-2040年)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信息公示(第一次),濟南港為規劃新建港口,位于小清河航道沿岸,是山東內河一般港口。今年7月26日,在濟南舉行的小清河復航工程座談會確定,小清河復航將采取“統一規劃、分段立項、同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