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張帆
溫暖過冬是當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點問題,群眾家中暖不暖、學生上學冷不冷,光憑聽說想象不行,只看儀表數據不夠,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入基層,推門入戶問冷暖,到群眾家中摸一摸暖氣片熱不熱,到教室摸一摸孩子的小手冷不冷……
12月14日,久旱的濟南迎來入冬第一場雪,最低氣溫降到了-7℃。下午5時,天色漸暗,家住槐蔭區綠源小區某樓六樓頂層的王希霞正像往常一樣準備晚飯,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沒想到來客是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文濤和市、區有關負責同志。“打擾了!我們來看看你家里溫度是多少?暖氣片熱不熱?”進門后,王文濤仔細觀察了客廳里的溫度計,一邊詢問供暖情況,一邊挨個摸摸暖氣片。“家里一般18℃-20℃,供熱還可以。”王希霞回答說。王文濤叮囑一行有關負責同志,溫暖過冬是當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點問題,事關千家萬戶,事關民生民心,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首先保障的重中之重,要到頂層住戶家里看一看、摸一摸暖氣片熱不熱,頂層一般是供熱末梢,這里熱才說明全樓都熱了。
當天,王文濤一行先后深入學校、社區、供暖企業等進行調研,實地察看供暖保障和安全生產情況,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切實解決群眾難題,統籌謀劃長遠之策,讓廣大群眾充分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與擔當。
想盡一切辦法 溫暖萬戶千家
窗外寒風凜冽,歷下區盛景小學的教室內卻暖意融融。這所學校成為全市中小學校冬季取暖的一個縮影。今年冬天,全市898所中小學校全部實現取暖,農村學生的冬季飲水、取暖需求全部有保障。王文濤在調研現場對教育部門和區里的負責同志說,要優先保障學校的供暖,讓孩子們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學習環境,特別是要關心農村學校、幼兒園的供暖問題,要想盡一切辦法,采取多種方式讓孩子們溫暖過冬。
確保群眾溫暖過冬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遺漏。濟南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面對面了解供暖情況和群眾需求,從實際出發,提前謀劃,采取多種方式,保障氣源、煤源、電源、油源供應,確保群眾有暖可用;在優先滿足學校、幼兒園、醫院、福利院、敬老院、棚戶區、困難群眾等重點部位、重點人群取暖需求的同時,摸排供暖盲點,迅速查漏補缺,努力實現供暖的廣覆蓋。
目前,濟南市建成區現有集中供熱企業11家,集中供熱面積1.47億平方米,較去年新增19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5.8%。全市熱網(水網)主干線早在10月初就開始注水,11月1日達到供熱條件,各熱源11月6日起逐步點火,陸續為廣大市民群眾家中送暖。
解難題分民憂 回應供暖關切
每逢供暖季,老舊小區的供暖不達標、管網老化跑冒滴漏影響供暖等,是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這些問題等不起、慢不得,必須第一時間回應、第一時間解決。
歷城區化纖廠小區的供熱管網老化嚴重,每個供暖季,小區里的居民都擔心供熱管道關鍵時刻掉鏈子。11月末,小區供熱管網一個管道出現問題,對附近居民樓的供暖產生了一定影響。好在供熱企業搶修及時,解了居民取暖的燃眉之急。對于類似管道老化的老舊小區,僅靠小修小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協調多方力量予以解決。有的小區管道產權歸屬十分復雜,徹底更新涉及居民、供熱企業、產權單位等多方利益。王文濤在社區調研時,對業主委員會負責人說,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通過基層協商民主,做到“民事民議民決”,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實現人人盡責、人人共享。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濟南市未雨綢繆,完善極端天氣應對預案,提前做好預防應對工作,加大管道巡檢養護力度,提高應急搶修隊伍搶險能力,確保極端天氣下能夠正常為居民供暖。
正是本著這種有備無患的理念,濟南才有能力有信心保障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推廣多元供熱 保溫暖降霧霾
“保溫暖、降霧霾”是入冬以后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兩件大事。濟南的冬天,既要藍天白云,也要溫暖如春。在全國減煤減排大背景下,城區不可能再新上燃煤鍋爐,從長遠來看要想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溫暖過冬需求,就必須提前謀劃,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發展多元供熱。
在明湖熱電廠調研時,王文濤詳細詢問了清潔燃煤的儲備和排污治理的詳細情況。他叮囑有關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能源儲備問題,想方設法多儲備一些清潔能源。在清潔能源替代上,要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氣則氣,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成功入選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未來,濟南將構建“一網多源”供熱格局,推進外熱入濟、工業余熱利用、燃煤超低排放,因地制宜發展空氣源、污水源、地源、生物質、低谷電蓄熱等新能源供熱方式,為“保溫暖、降霧霾”提供多元保障。
濟南的冬天,是詩意的,也是愜意的。家暖天藍,是當前泉城人最熱切的民生期盼,也是“濟南的冬天”最美的時代底色。
12月16日上午10點左右,雖然今天是周六,但在濟南市圖書館四樓自習區卻早早地坐滿了人。來這里上自習的人,有中學生,也有上班族;有的在學習各門功課,有的則認真品讀暢銷書籍。濟南市圖書館自習區環境舒適典雅,設施齊全完備,已經成為濟南西部居民理想的學習之所。[詳細]
“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冬天沒暖氣,夏天漏雨進水,成了危房住得提心吊膽。棚改舊改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事關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的改善,同時征收拆遷又是矛盾糾紛的高發區,被稱為“天下第一難”。[詳細]
施工現場需灑水降塵、拆遷工地要濕法作業、裸露土地得嚴密覆蓋……為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我市提高了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治理的要求。為了確保建筑工程揚塵防治工作的經費投入,市城鄉建設委日前下發通知,明確了建筑工程揚塵治理費用,要在項目開工前一次性全...[詳細]
濟南的參保人注意了,元旦起,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將要調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在社區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起付標準按照一級定點醫療機構的50%執行,在一個醫療年度內只負擔一次。[詳細]
日前,濟南市政府印發《濟南市落實打造“十最”營商環境要求支持實體經濟項目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從保障項目發展用地、降低項目用地成本、加快項目用地和規劃審批等方面,支持濟南的實體經濟項目建設。[詳細]
在濟南七里山南村小區,一只帶著護具奔跑的小狗不時引起人們的注意。“過完春節,他們也整天忙,沒空照看,我那時候覺得小狗挺可憐,自己又在家養病,有能力照顧它。” 不過,史永震說,雨荷是一個很積極樂觀的“孩子”,只要給它些吃的,帶它出去玩,就會很高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