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開展中醫藥文化暖冬活動,建立中醫藥人才庫,濟南起步區——
為基層醫療衛生注入中醫特色
帶領群眾參觀國醫堂中醫藥文化墻、中藥材展示柜,組織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巡講專家和中醫師走進社區、學校,開展中醫藥文化特色服務活動……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一系列中醫藥文化暖冬活動在濟南起步區接續開展。
去年以來,起步區圍繞“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這一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為目標,在人才挖掘、傳承創新、營造文化氛圍方面扎實開展工作,醫療衛生領域逐步體現中醫特色。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衛生與健康規劃(2023—2025)》(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展望2035年,起步區將打造成為黃河流域一流的中醫藥傳承創新區。
根據《規劃》,起步區將建設以整合型與綜合性醫療中心優勢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科室為骨干,基層網底為基礎,社會辦醫為補充,融預防保健、診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孫耿街道艾老村衛生室是省級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2月5日一早,便有不少村民前來就醫。記者注意到,一上午的時間里,來這里看病的孩子并沒有買藥或者輸液,幾乎全是來換藥貼的。衛生室還專門設置了中藥貼敷區,各類藥膏整齊地排列著。
“中醫貼敷在治療小兒常見病上很有效,感冒、咳嗽、傷食,尤其是腹瀉,都能很快見效。”衛生室主治醫師艾丙伍告訴記者。
艾丙伍從事鄉醫工作已20多年,在他看來,農村老年人、兒童看病需求高,但往往出現老年人慢性病需要居家調理、兒童又不方便輸液、吃藥等問題,因此很適合采用中醫方法診療。為此,他于2008年考取中醫執業醫師證,并繼續進修成為主治醫師。如今,該衛生室超過一半的病例通過中醫方法診療,全市乃至外地都有患者慕名前來就診。
記者從起步區社會事業部了解到,當前轄區內所有村衛生室均可運用4類6項及以上中醫適宜技術,4家街道醫療衛生機構均可運用6類10項及以上中醫適宜技術。
走進孫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中醫藥科室的裝修頗具古韻古香,中醫藥診療室、針灸室、中藥房分列走廊兩側,上部掛有“國醫堂”招牌。中心副主任、中醫藥科主任張平平介紹,該科室能夠采用針灸、拔罐等常見中醫適宜技術開展診療。
根據《規劃》,未來起步區所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要規范設置國醫堂;到2025年,3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設置中醫閣。據了解,目前起步區4家街道醫療衛生機構已初步建成國醫堂,并按標準建成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
對于街道醫療衛生機構來說,國醫堂既是開展中醫藥診療的載體,也是推廣中醫藥文化的場所。在孫耿街道中心衛生院國醫堂旁,兩個玻璃立柜內擺放了各種中藥材,并注明名稱、功效,成為群眾在就診過程中了解中藥材的“窗口”。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缺少醫療人才,尤其缺少中醫藥人才”是當前基層醫療衛生領域面臨的難題。
《規劃》提出,起步區將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計劃。積極參與“薪火傳承231工程”、西醫學習中醫“251”人才培養計劃;依托進駐整合型醫療中心的市民族醫院,支持建設中醫藥重點學科;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遴選專家師資,加強基層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養。
針對現狀,起步區也踏上了尋解之路。2023年,起步區社會事業部積極走訪基層,挖掘“藏”在基層鄉醫隊伍里的中醫藥人才,并最終從4家衛生院和142家村衛生室中挖掘出29名有“一貼靈”“一針靈”等一技之長的醫師,建立了“濟南起步區中醫藥人才庫”。
為方便群眾準確尋醫,人才庫注明了每一位醫師的擅長領域。同時,人才庫的醫師全部參與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來,在消化系統疾病等10多個方面,指導群眾進行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預防保健,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中醫藥特色服務。
根據《規劃》,起步區還將發展中醫藥產業。支持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建設,規范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拓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中醫藥健康養老和健康旅游。
下一步,起步區將加快整合型醫療中心建設,持續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國醫堂、中醫閣建設和品牌化打造,實現基層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再上新臺階。
(記者 胡瀝中 申紅)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時光見證前行的步伐,歲月鐫刻奮斗的足跡。走近濟南黃河,水石草木都在講述著2023年的治黃故事。[詳細]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家政保潔行業變得炙手可熱,“全屋大掃除”“深度保潔”“玻璃清洗”等關鍵詞也成為商家招攬手段之一,那么今年的家政保潔市場如何?連日來,海報新聞記者走訪多家家政保潔公司發現,從1月底到2月初,[詳細]
帶領群眾參觀國醫堂中醫藥文化墻、中藥材展示柜,組織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巡講專家和中醫師走進社區、學校,開展中醫藥文化特色服務活動……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一系列中醫藥文化暖冬活動在濟南起步區接續開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