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范明昱 濟南報道
從南至北,由東到西,中國不乏山城與水城。但能一次性集齊“山、泉、湖、河”,構成與“城”天然融為一體的空間體驗格局,唯有濟南。
在濟南,眾多河道都與這座城市留下不解之緣,參與了濟南的誕生、成長和發展,小清河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7月,這條擁有900年歷史的古河道迎來了從停航到復航的新生,現在,它將再次帶領濟南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明天。
近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召開《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通航及與小清河連通航道交叉工程方案穿黃工程研究報告》專家評審會。這也寓意著,小清河與京杭運河的連通工程有望早日成為現實,為山東內河航運的發展翻開新的篇章。
為何都在修復“黃金水道”?
在高鐵和地鐵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國為何還要如此大規模地投資航道建設?
這是因為,據測算,水運成本是鐵路運輸成本的1/2,公路運輸成本的1/5,航空運輸成本的1/20,并且水運具有運能大、單位運輸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優勢,更適合煤炭、鋼鐵、工業產品等大宗貨物運輸。目前,中國的水運體系需要形成一張巨大的網,而完善內河航運網絡,對于打通內河航運中的“堵點”和“卡點”,暢通實體經濟的“筋絡”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依河而興,因河而盛,是大運河沿線地區共同的歷史和特質。也正因如此,京杭運河才會被山東人民親切地稱之為“山東的萊茵河”。這是因為,它是山東連接蘇、浙、滬等發達省市的重要通道,也是山東省內河水運縱向主骨架。
京杭運河山東段全長643公里,約占了整條運河總長的三分之一,流經德州、聊城、泰安、濟寧、棗莊5座城市。它的繁榮和昌盛,凝聚了沿河政府和山東港航人的心血。目前運河黃河以南山東段經多年整治,已實現全線通航,但黃河以北段斷航至今,尚未得到解決。
小清河,嚴格來說并不是一條自然河,也是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據史料記載,小清河的開鑿始于宋金之際。南宋初年,濟南太守劉豫為廣開財源,下令開挖已廢棄的舊河道,歷時數年終于鑿通,稱為小清河,方便廣饒一帶的海鹽自小清河運送至歷城與南宋交易,穩固濟南經濟發展。
小清河連通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五市,在濰坊壽光匯入渤海。20世紀90年代,隨著運輸方式變化及自然原因,小清河斷航。但山東從未放棄復航這條古老河道,于2019年底正式宣布開工建設小清河復航工程。2023年7月4日,“魯清001”號船舶歷經3天時間,從博興港順利抵達濟南港,標志著斷航26年后的小清河首次全線空載試航順利結束。
濟南小清河
兩河“牽手”在何時?
2023年11月,《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發布,提出山東將規劃形成以京杭運河、小清河、新萬福河為骨干,其他支線為補充的“一縱兩橫、三干多支”內河航道網總體布局,總里程約310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京杭運河與小清河連通等航道,將遠期展望為國家高等級航道。
在山東省內河航道布局中,小清河與京杭運河間規劃了一條連接通道,路線西起京杭運河經過的聊城市陽谷縣阿城鎮,東至小清河濟南港,全長200公里,規劃為二級航道。
從山東省沿海港口和內河水運布局規劃示意圖中可以發現,小清河與京杭運河的連接航道主要位于黃河以北。航道從濟南港向西北方向穿跨黃河,在北岸向西到達德州市齊河縣,再向南經聊城市茌平區、聊城市東阿縣等地區后,到達陽谷縣阿城鎮。陽谷縣阿城鎮位于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該段航道目前暫未通航,從規劃中可以看出,小清河連通京杭運河后,京杭運河黃河北段或可部分通航。
事實上,山東從10多年前就曾多次對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通航展開論證。在2020年3月20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對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12030244號提案的答復中,提到2010年4月組織召開了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復航前期工作座談會;2011年委托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對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河道現狀、社會經濟、水資源情況作了初步調研;2012年10月,配合國家發改委對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復航問題進行調研……
2021年9月,山東省交通設計集團牽頭開展京杭運河與小清河連通工程研究,提出了利用南水北調東線二期規劃位德線+膠東調水渠作為連通航道線路的方案。2022年11月,為攻克通航重大技術難題,山東省交通設計集團再次牽頭對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通航及與小清河連通航道交叉工程方案開展專項研究,包括穿越黃河、鐵路、河流及規劃航道等重大交叉難點。
多年來一系列規劃和研究的開展,擘畫了山東省內河水運發展新未來,也為其最終的通航建設與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京杭運河攜手小清河實現“雙擎驅動”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藍圖,將從期待變為現實。
“兩次”穿黃是最大難題
近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在濟南組織召開了《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通航及與小清河連通航道交叉工程方案穿黃工程研究報告》專家評審會。經認真審議,專家一致認為《穿黃研究報告》研究技術路線正確,基礎資料翔實,方案論證充分,研究結論基本可信。
小清河在與京杭運河連通線路中需要兩次穿越黃河。據悉,專家評審會上《穿黃研究報告》提出的穿黃平交方案、上跨渡槽方案在技術上均是可行的,優先推薦平交方案。穿黃工程是實現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復航的控制性工程,《穿黃研究報告》針對平交、上跨、下穿不同穿黃方式,分別就東平湖北、濟南遙墻機場北兩個穿黃點,開展了建設條件、工程選址、工程方案、工程投資、工程實施、防洪影響等方面研究。并采用數學模型試驗的手段,重點對穿黃工程平交方案水沙特性和減淤措施開展研究,有力證明了平交穿黃方案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馬達轟鳴的貨船,嘈雜忙碌的港口,運走了貨物,換來了財富。初步分析表明,小清河與京杭運河連通后,將帶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內河航運的繁榮,不僅能夠促進貿易往來,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企業布局沿線地區,也會推動港口經濟、物流產業、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的升級與發展。
把視線再拉遠一點,小清河復航通往的不只是繁華走向,更是濟南城市的發展格局。省會經濟圈、魯南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以及黃三角地區之間的交流將更加緊密,實現互補發展。濟南作為內河航運的重要節點,將成為我國北方重要內河航運港口和內河運輸樞紐港,其戰略地位將大幅提升。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