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潤杰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今年以來,隨著央視年代大劇《南來北往》的熱播,位于濰坊市坊子區的坊茨小鎮作為劇中主要外景拍攝地火熱出圈,受到廣大游客及劇迷朋友們的青睞。目前,小鎮接待游客量超120萬人次,僅七天國慶假期就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跟著影視來旅行”,讓有著百余年歷史的小鎮重新變得熱鬧起來,也給小鎮的活化利用帶來新的機遇。
因膠濟鐵路而興
今年春節期間,反映鐵路主題的電視劇《南來北往》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收獲流量和口碑,被譽為“劇王”。《南來北往》描繪的生活場景,從1978年到2018年整整跨越了40年。作為該劇的取景地,濰坊的坊茨小鎮隨即引發文旅“打卡”熱潮。
“濰坊是一座極具魅力的城市,文化積淀深厚,希望能通過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展現這里的人文底蘊,帶領觀眾觸摸到真實的歷史。”“金牌編劇”高滿堂這樣說。當初,正是他極力推薦坊茨小鎮作為《南來北往》的拍攝地。
這部電視劇確實與坊茨小鎮有著天然的契合之處。走在小鎮里,黃墻紅瓦的洋房、斑駁古舊的印跡,陽光透過樹影灑在木窗上,映出一片溫暖的光斑,一深一淺,如時光倒影。
坊茨小鎮因膠濟鐵路而興。1898年3月,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自此在山東取得了膠濟鐵路的獨占修筑權和沿線礦山資源開發權。3年后,德國在“坊子店”附近開挖第一口煤井——“坊子豎井”。坊子火車站于1903年建成,為德國二級標準車站,是當時膠濟鐵路沿線56個車站中4個高等級車站之一(其余為青島、濟南、張店),膠濟鐵路5個機車房之一亦設在坊子站(其余為青島、高密、張店、濟南)。此后,一趟趟列車穿梭在坊子與青島之間,將數不清的煤炭運往海外。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1914年,日本全面接管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延續了對坊子的掠奪。
1984年,隨著煤礦的逐步停產,膠濟鐵路拐了80多年的彎被拉直。復線改造后,火車從青島出發,經濰坊、淄博直達濟南,不再繞經坊子。1984年7月3日,最后一列客運車駛離坊子火車站。這一帶曾經是坊子區的主城區,由于地處采空區,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市政建設,后來坊子區行政中心北移建設新城,坊茨小鎮陰錯陽差得以保存下來。
坊子區博物館館長劉蘭強介紹,坊茨小鎮目前較為完整地保留了166棟德日建筑,其中領事館、司令部、禮堂、火車站、銀行等應有盡有,功能涉及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坊子由此形成了機構完備、功能齊全、設施配套全面的,以掠奪性經濟為主,民族工商業為輔,“南北三條馬路、東西十里洋場”的繁榮商業城鎮。
坊茨小鎮的德日建筑群,建筑風格統一、規模集中,體現了近代工礦城鎮的特征,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教育、藝術價值。古建筑保護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評價稱:“坊茨小鎮具備作為世界遺產的三個特征,即原真性、整體性和唯一性。”2013年,坊茨小鎮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人們總是希望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小鎮眾多建筑基本保留著當年的面貌,稍微裝飾一下就有了真實的年代感,這是吸引《南來北往》落地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2010年,好萊塢電影《飛人》選擇坊茨小鎮作為影片拍攝基地;2016年,由江小魚導演的《屋頂上的青春》在小鎮開拍,并在2017年的“邁阿密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大獎;小鎮實地拍攝的電影《終極勝利》,于2016年全國上映。
影視產業帶來活力
現下,國內古城古鎮的數量眾多,但具備稀缺屬性的古城古鎮越來越少,比如像平遙古城、良渚古城,擁有文化稀缺性,能自帶流量。一座古城古鎮到底值不值得游玩,網上的攻略、體驗、避坑帖都能直達公眾。哪怕地方宣傳得再賣力,缺少特色、體驗不佳的古城古鎮也很難吸引游客。即使擁有短期的火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最終會被大家用腳投票,淘汰出局。
對于坊茨小鎮來說,“潑天的富貴”已經降臨,如何實現從“網紅”到“長紅”的跨越?這方面,國內已有成功經驗。烏鎮結合互聯網、戲劇節等前沿新穎的強大IP產業,以產業的思維來運營,讓烏鎮在一眾古鎮中脫穎而出,找到自己的賽道,吸引源源不斷的人到來,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坊茨小鎮的保護性運營開發方已經認識到產業興鎮的意義,并將目光投向了“小鎮+影視”。
此前,大部分影視劇只是來進行部分取景,拍攝時間不長,形不成產業。今年9月,坊子區招引落戶了濰坊寶坪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并啟動占地2383平方米的坊茨小鎮影視基地項目建設,希望為來此處拍攝的影視劇組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與此同時,當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配套服務、提高接待水平,確保坊茨小鎮富有生命力,讓院落、街巷等能更好適應現代生產生活消費需要。
“在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我們在公安街搭建完成20多個豎屏短劇拍攝所需要的小型室內場景,正在建設6個大型室內場景,主要是卡拉OK、老酒坊、職工澡堂以及國營食堂等,預計10月底完成。”薛雷介紹,后續將圍繞公安街開發旅游、餐飲、演員培訓、服裝道具租賃等新業態。“在這里,影視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的信心很足。”濰坊寶坪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薛雷說。
接下來,坊子區希望加強影視合作、基地建設和劇本培育,以打造“影視+文旅”融合的影視基地為目標,計劃引進集影視拍攝、后期剪輯制作及影視發行于一體的影視全鏈條業態進駐坊茨小鎮,進而促進小鎮的文旅產業發展,帶動附近區域消費升級,打出坊茨小鎮自己的產業品牌。
除了引入產業業態,當地還通過舉辦活動聚集人氣。今年以來,已舉辦“坊茨小鎮非遺尋寶”“南來北往·共繪扇緣”“2024坊茨小鎮國潮非遺民俗文化節”等系列文旅活動,“上坊子”旅游文化品牌的名氣越來越大。等到影視基地建成后,還將舉辦“重返1980”“80年代夜市文化”“坊茨小鎮形象大使比賽”等系列活動。
古城古鎮里,每一個院落、每一條巷子,凝結著好幾代人的生活記憶,蘊含著跨越時間的人文信息,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推進活化利用,必須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理念,堅決禁止破壞性開發,防止建設性破壞,應該是紅線和底線。對此,坊茨小鎮的開發始終堅持“保護為先、保護為主、科學推進”的原則,注重做好整體規劃,分類分步審慎實施。近年來,當地已修繕老舊建筑和道路,組建專業的文物保護團隊和講解宣傳隊伍,還計劃利用現有的德建機修車間,打造膠濟鐵路坊子博物館、機車車輛展示館兩處展館。
人氣聚集,帶來的是活力,也是考驗。下一步,需要地方管理部門著力加強重點地段建設活動管控,以及對基礎設施的提升。參與主體要在保持建筑原有外觀風貌、典型構件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要求,進行保護性利用。只有堅持以用促保,把握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凸顯地域文化特色,進行良性開發,才能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贏。(記者 張九龍)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