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張帆
編者按:春風送暖,政策護航,民營企業迎來發展新機。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春天里”的民企之聲——“濟南企業+”系列訪談,對話民營經濟一線力量。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山東一二三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楊蕓健。作為濟南本土培育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一二三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如何憑借技術深耕與模式創新,迅速成長為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在本期節目中,楊蕓健將為揭秘其從初創到行業領軍者的成長密碼。
創業初心:抓住國產化替代浪潮2017年,中國物聯網產業正處于關鍵轉折點。彼時,5G-NB-IoT與LoRa技術商用化進程加速,低功耗技術日漸成熟;國家《物聯網“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政策密集出臺;工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爆發,但高端傳感器市場仍被進口品牌壟斷。正是看到這一機遇,楊蕓健果斷創立一二三物聯網,瞄準國產化替代的藍海市場。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自主研發,打造高性價比的中高端傳感器產品。”楊蕓健回憶道。經過數年技術攻關,公司核心元器件國產化比例已達85%,部分產品性能已可對標國際一線品牌。這一成果印證了其戰略眼光,也為企業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破局之道:三大創新驅動跨越式發展初創企業難免遭遇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難題。面對挑戰,一二三物聯網以“新技術+新業態”模式破局,通過組織、人才與技術三重創新實現突圍。
組織創新:激活團隊活力
公司引入阿米巴管理模式,將團隊劃分為十余個獨立核算的創新小組,同時籌建員工持股平臺,充分激發內部創業熱情。“每個小組都像一家小公司,直接對經營結果負責。”楊蕓健表示,這種扁平化結構大幅提升了決策與執行效率。
人才戰略:產學研深度協同
企業與山東大學等高校共建“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聯合培養碩士以上高端人才,并通過項目合作加速技術成果轉化。目前,公司已累計獲得40余項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
技術攻堅:聚焦行業痛點
針對工業場景需求,公司集中資源研發低功耗、高穩定性的傳感器與網關設備。其產品支持多種聯網協議,具備“即插即用”特性,大幅降低部署成本。例如,智慧工廠運維系統中的振動傳感器僅需粘貼在設備表面,即可實時采集數據并上傳云端。
核心優勢:“三位一體”解決方案賦能千行百業一二三物聯網的定位是“工業物聯網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構建“傳感器+網關+平臺”三位一體的產品矩陣,企業已形成“3+12+N”體系——3大基礎平臺(OTTLINK工業互聯網平臺、邊緣計算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12條智能硬件產品線、N個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技術閉環:從數據采集到智能決策
以智慧工廠設備運維平臺為例,系統通過振動、噪聲、電流等傳感器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結合平臺故障信息庫進行智能分析,實現“治未病”式的預測性維護。在某汽車制造企業應用中,該系統將設備故障率降低60%,年節省維護成本超300萬元。
場景落地:多領域開花結果
目前,公司解決方案已覆蓋工業、能源、市政、環保等多個領域:
智慧能源:遠程集抄器與抄表傳感器助力企業實現能耗精細化管理;
智慧市政:井蓋傳感器實時監測傾斜、水位、氣體等參數,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智慧環境:PM2.5、CO2等傳感器將室內空氣質量精準控制在35μg/m3以下;
智慧管廊:壓力、液位傳感器為地下管網提供全天候監測,防范安全隱患。
未來布局:深耕AIoT,向“獨角獸”邁進
作為瞪羚企業,一二三物聯網正加速向更高目標邁進。楊蕓健透露,公司計劃通過“技術+場景”雙輪驅動,實現產品和方案的大規模落地:
技術升級:融合AI與物聯網技術,提升設備智能化水平。例如,網關接入DeepSeek AI能力后,可實現設備自我調控,降低運維成本;
產品迭代:推動傳感器向免維護、微型化方向發展,采用自發電技術延長使用壽命;
生態構建:開放OTTLINK行業物聯云平臺,賦能設備廠商、集成商快速上云,推動行業標準化。
對于“新質生產力”的理解,楊蕓健認為,物聯網技術正通過“云管端”架構打通人、機、物全要素連接,助力傳統產業升級。例如,在工業領域,智能運維體系可提升資源利用效率30%以上。
責任與愿景:以科技報國,爭當行業標桿
獲評“山東省瞪羚企業”后,一二三物聯網更感責任重大。“創新引領、行業示范、社會責任缺一不可。”楊蕓健表示,企業將持續投入研發,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并計劃向“獨角獸”目標沖刺。
“科技興國、實業報國不是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楊蕓健總結道。未來,一二三物聯網將繼續以“專、精、特、新”為方向,在物聯網浪潮中書寫更多“濟南智造”的精彩篇章。
結語
從國產替代的破局者到行業標準的引領者,一二三物聯網的成長軌跡印證了創新與堅守的力量。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機遇下,這家泉城企業正以技術為矛、以場景為盾,開辟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正如楊蕓健所言:“物聯網的星辰大海,我們才剛剛啟航。”
策劃:吳磊
統籌:張帆、尹延杰
執行:魏俊怡
主持人:高崇敏
攝像:竇永瀚、孟彤暉
攝影:竇永瀚、孟彤暉
剪輯:竇永瀚
文字:竇永瀚
導播:張光
設計:劉廣巖、焦成龍、李強
專題開發:胡中喆
編輯:胡中喆
大眾網·海報新聞制作
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