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 魏俊怡 實習生 孟瀟南 通訊員 崔鵬森 許文勝 周鵬 濟南報道
題記:沂源縣被譽為山東的屋脊,素有“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洋貨不入”之說,公交與郵路暢通,是新時代新農村建設農民的期盼,現今沂源縣交通郵政強強聯合“客貨郵”,掀開了“鮮”貨從枝頭到城里案頭、消費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新篇章。
四月的沂源,桃紅柳綠,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在沂源彎彎曲曲的山鄉公路上,不時看到公交車駛過,公交車不僅便利了農民出行,也滿載著的新鮮的農產品郵件出山,沂源交郵合作的新模式成為了鄉村振興鮮活的實踐。
大政策惠及大民生。沂源縣“客貨郵”融合發展,完美擔當了農產品上行、消費品下行的重要通道。農產品進城,鼓起的是農民的“錢袋子”,消費品下鄉,激活了農村消費大市場。
一件件農產品快遞,穿梭于沂源城鄉百業、連通起供需兩端,成為了沂源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一脈通,百業興,客貨郵帶來了沂源農民生活新美好。
“客貨郵”連起矩陣疊加優勢
記者從沂源客貨郵融合中心了解到,客貨郵車次日均下行2個頻次到各鄉鎮,運輸快件近7000余件,日均上行出口1個頻次,運輸上行郵件400余件。其中電商發貨300余件,年發送報紙雜志、普服郵件、快件100余萬件,運送蘋果、地瓜等農特產品200余噸。
客貨郵完善“快遞+農村電商”的合作服務模式,推進果品行業與郵政快遞、電子商務等行業的深度融合,打通果品上行通道,推進果品產業供應鏈、產業鏈的升級。客貨郵線路高頻次的城鄉班車,有利于郵件上行出口,同時利用郵政末端網點優勢,對其他快遞公司郵件進行代投,實現資源復用。
沂源縣郵政分公司原來采用自有人員自有車輛進行郵件運輸,年均成本運行在50萬左右,通過推行委托客運企業代運郵、快件的方式,預估年均運輸成本降低到30萬左右,運輸成本降低40%以上。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為城鄉客運企業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維護客運行業穩定,每年能增加客運企業收入50余萬元,盤活閑置人員30余人。
公交依托郵政企業網點,擴充客運候車站點。公交車定點發車,既可作為郵件集散點,也作為客戶候車廳或站點,群眾可提前到郵政網點室內進行候車,提高乘客體驗感。在農村依托城鄉客運班車途徑沿線郵政三農站點、商超、小賣部等,設立客貨郵綜合服務點,提供候車、快遞取送服務,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
“客貨郵”融出發展新模式
沂源郵政分公司率先與縣公交公司、縣悅順達巴士公司、縣長途汽車站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縣長途汽車站租賃2500平方場地建設縣級客貨郵融合發展中心,整合了郵件處理中心與客運車輛場地,解決了客貨郵發展過程中郵件盤撥難度大的狀況,通過升級自動一體化分揀設備,提高分揀深度和效能,減少二次分揀的時限,提高郵件全程時限。
為更好的協調與發展,沂源縣客貨郵客貨郵融合發展設立工作聯絡機制,規范全環節的相關操作流程,制定相關的制度要求。
目前,沂源縣客貨郵建設1處縣級站點,15處鄉鎮級站點,開通10條客貨郵線路,覆蓋全部鄉鎮,通過整合客貨郵線路,復用客運原有的運力,在不增加車輛、線路、人員的情況下,通過郵政公司和交運公司實時調度,在郵件分揀完成后,由客貨郵車輛調度員協調就近的班次客運車輛,將郵件、快件運輸到鄉鎮級和村級站點,日均運輸快件7000余件,實現郵件“隨到隨走”,人貨兩相宜。
在鄉鎮,依托郵政支局,建設了440處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并擴充客運、快遞集散等多項服務,為客運企業注入源頭活水。客運公司共投入用于客貨郵運營車輛近60輛,每年增加收入50余萬元,郵政快遞末端投遞成本降低40%。郵快合作,讓偏遠地區享受快遞直接進村,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東方風來滿眼春
淄博市郵政管理局主動有解思維,以“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資源整合”為契入點,積極探索“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完善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網絡節點建設,打出快遞進村的“組合拳”。利用公交車輛富余空間,將郵政、快遞企業的包裹交由城鄉公交車輛代運,同時引導和支持相關電商、農特產品企業入共享場站資源,實現了郵政快遞分揀倉儲、中轉分撥、集中派送等業務的集中辦理,有效激發了當地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
通過公交、郵政“雙方融合”,交郵合作,引導公交公司與郵政公司簽約合作,承攬郵政公司快件配送業務,安排專門線路、專門班次,提供“定點、定時、定車、定線”的代運快件服務,嚴格做到“人貨分離”,并為公交線路沿線村莊提供快件直投服務。
由原來的郵路串跑模式調整為點對點的作業模式,每年可為郵政公司節省投遞費用20余萬元,為公交公司增加收益50余萬元,實現效率、效益雙提升的效果。
“客貨郵”融合發展有力推動了農產品上行、消費品進村,刺激了沂源山鄉經濟微循環。
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