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聶冬梅 通訊員 李冬華 盧娜 濟南報道
4月24日,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舉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
據悉,2024年市中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收案1356件,收案數同比下降29.78%,各案由收案數量均有所下降,訴訟收案減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共處結知識產權民事案件1463件,其中撤訴、調解案件共計950件,占比69.19%,同比上升19.3%,知識產權糾紛實質性化解工作取得長足進展。
在市中法院受理各轄區1356件知識產權案件中,除移送其他法院管轄4件之外,屬于市中區轄區的522件,占比38.61%;屬于歷城轄區的830件,占比61.39%。
市中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審判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收案數降幅明顯,實質解紛成效顯著。較2023年收案1931件相比,本年度收案1356件,降幅29.78%。與此同時民事案件調撤率達69.19%,上升19.3%,案件審判質效更加趨優。二是著作權侵權糾紛仍占比較大。2023年著作權侵權案件占當年知產類收案的56.1%,2024年占比達到64%,尤其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案件居多。三是案件類型更為的多樣復雜化。知識產權案涉合同具有高度專業性,審判實踐中對于認定技術是否成熟、合同履行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或行業標準等問題存在司法難點。四是被訴主體多為終端銷售者。在占比較大的著作權、商標權侵權糾紛案件中,大部分被訴主體多為小超市、小網店、小商戶等終端銷售者,涉及面廣,易引發社會關注。五是案件數量及類型分布地域差異明顯。市中法院與歷城法院管轄的兩個區在知識產權案件糾紛數量、類型分布上存在差距。
一年來,市中法院始終堅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充分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為轄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保障。先后審理了“立邦”“重汽”“舍得”“五常大米”等知名商標侵權案件,有效保護商標權利人的無形資產。審理了“新東方”“金庸作品集”等著作權侵權案,保護了權利人的智力成果。依法審理了“愛特福84消毒液”“舒克”產品包裝、裝潢不正當競爭糾紛以及“華潤”“科大訊飛”等字號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保護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利。對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本著“能調盡調”的原則進行實質解紛,促進特許經營行業在法治軌道內有序運行。
主動融入大保護格局,形成多元共治良好發展局面。出臺多項保障措施,2024年制定了《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關于為全區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關于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生成和發展的意見》。積極構建多元解紛機制,與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濟南商標審查協作中心、山東省濟南市齊魯公證處共同簽訂《“知識產權糾紛預防與化解中心”框架協議》,成立“知識產權糾紛預防與化解中心”,暢通訴訟與非訴訟銜接渠道。加強司法建議工作,向濟南市市中區行政審批局等單位提出司法建議,就司法文書送達等方面給出針對性建議。
此外,市中法院還積極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提高司法保護效能;延伸服務觸角,從源頭預防知識產權糾紛訴訟風險;通過“程序+實體”雙把關,使批量維權訴訟案件審理有序推進。
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