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范明昱 濟南報道
4月19日,在歷城區唐王街道的唐王錦鯉產業園,一尾尾色彩斑斕的若鯉劃破水面競逐“鯉王”桂冠。
隨著首屆中國“鯉王杯”國際若鯉大賽的啟動,這個曾以白菜種植聞名的農業大鎮,正通過“錦鯉+賽事+文旅”的模式,折射出歷城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
這場賽事,也正是濟南在《2025泉城消費提升行動方案》中提到“實施農村消費挖潛行動 發展‘休閑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的行動縮影。
今年,國家強調“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要重視農村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
當傳統農業遇上現代商業思維,當綠水青山注入文化創意基因,濟南“沉睡”的鄉村資源,正在一點點蛻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從消費空間看
城市消費開始向“村”轉移
近年,鄉村旅游強勢“出圈”,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鄉村在人們心中總是寧靜而自由的,是厭倦了快節奏都市生活后轉身投靠的精神歸宿。
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支持的持續加碼、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場景體驗的創新打造,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可以說,濟南鄉村消費的核心競爭力,源于 “山水田城” 的立體資源體系。
首先是從“田間地頭”到“舌尖經濟”的特產矩陣。
濟南2023年就有37個品牌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2024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中,濟南又有8個農產品上榜,分別是歷城泉水草莓、濟陽山羊肉、懷仁蜜薯、汶源大櫻桃、萊蕪黑兔、萊蕪黑雞、鵲華鮮雞蛋和柳埠珍珠油杏。
近日,濟南召開“聚力項目提升 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市農業農村局專場發布會,更是強調濟南將持續加大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年內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發展到55個。
此外,以“泉水人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濟南也在持續做強“1+15+N”品牌矩陣。最近,濟南剛剛完成第七批“泉水人家”授權和首批濟南“好農品”評選工作,“泉水人家”授權企業和產品分別達到140家、420款,將對外推介30個十佳新品牌、十佳老字號、最受歡迎十強品牌,助推“好品山東”、“泉城好品”等優質品牌擴面增量。
其次是從“觀光打卡”到“沉浸體驗”的場景重構。
如今,很多游客不再把觀光作為鄉村旅游的目的,而是渴望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沉浸式體驗”。
這種體驗,是以重溫傳統、回歸田園、尋覓鄉愁、詩意生活等為核心體驗的鄉村旅游,實現游客體驗層級依感官、認知、情感等梯度逐級提升,例如主題民宿、主題集市、主題農莊、主題節慶等。
以坐落在長清將軍山腳下的馬套村為例,如今千畝茶園隨山勢起伏,串聯起春茶研學、采茶炒茶、茶宴品鑒等沉浸式體驗。這種融入鮮活的茶文化創意,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給予游客全方位的角色體驗方式,以“深”游促“慢”游,不僅能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從而發揮旅游的乘數效應。
從消費內容看
鄉村消費正在向“新”升級
圍爐烤茶、野奢帳篷、田園涼棚、戶外天幕、網紅咖啡……這幾年,在鄉村振興、消費升級、文旅回暖等多重力量助推下,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被搬到了鄉村的小河邊、山腳下。
比如,走在潮流前端的電音,被小山村吸收了。
DJ與京劇、小吊帶與老粗布、咖啡與“媳婦湯”、 Gucci與草筐子、露營椅與杌扎子……看似是沖突的對比,可一切卻在2024年南山長峪村的電子音樂節,實現了城市與鄉村、新潮與傳統、本土與國際的完美互融。
據悉,活動共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直接帶動村子的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電音的魔力在于沉浸,而兩百年國韻流芳的非遺京劇也在山谷間擲地有聲蔓延開來,這樣的潮流電音與傳統山村融合的文化活動,向外界展示了長峪村不僅是傳統的農業空間,也能成為現代文化活動的發生地。
比如,爆改“治愈系農場”,展現療愈魅力。
這個清明小長假,歷經5年發展與6個月改造升級,蘆南村農場迎來了“5周歲”,開園短短幾日便售出5萬張門票。新升級的“治愈系農場”,用極具互動性的體驗式農場和田野景觀,打造充滿童趣與自然野趣的沉浸式農場生態。
改造之后,東園區化身為“鄉村?青年街區”,“治愈系田園社交空間”,用慢節奏的文藝生活場景體驗,結合定期藝術及精神治愈主題活動。西園區升級為“自然農場”,“田野生活方式農場”,用極具互動性的體感式農場和田野景觀,打造充滿童趣與自然野趣的沉浸式農場生態。
比如,盛開起來的春日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花路密碼”。
4月19至20日,為期兩天的汶源街道第二十二屆桃文化旅游節圓滿落下帷幕,整個賞花季有超過15萬人打卡汶源美景。此次旅游節也首次上演沉浸式情景劇,并以“愛情”為主題打造網紅愛情公路,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游玩,成為一屆“不一樣的桃文化旅游節”,為春日的汶源增添別樣色彩。
如今隨著鄉村消費供給更趨新穎多元,除了賞花、民宿、采摘等傳統鄉村旅游項目外,民俗技藝、非遺體驗、露營、研學、“村超”等也讓鄉村更具吸引力。
濟南在《2025泉城消費提升行動方案》中提出:充分挖掘農業農村多種功能,發展“休閑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優化提升2個市級田園綜合體。開展“黃河大集”、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等系列活動,舉辦鄉村好時節、中國名優錦鯉大賽等10場以上農業節慶賽事和主題活動。
通過“娛樂休閑+網紅民宿+特色餐飲+小眾打卡”,大大豐富了濟南鄉村消費的新場景,賦予了鄉村經濟更多的可能性。
從消費渠道看
鄉村消費逐步向“數”拓展
2024年7月,濟南被中央網信辦等11個部委聯合評定為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城市。
2024年11月,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濟南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了未來3年推動濟南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面朝屏幕背靠數據”,從“田間地頭”到“直播鏡頭”,濟南鄉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蝶變。
就在前幾天,“紅引星潮·春暖泉城”——歷城區“直播電商+網絡主播”聯盟“星潮匯”成立暨網絡主播助力鄉村振興啟動儀式舉行。
據悉,“星潮匯”由40家電商直播企業和31位網絡主播組成,包含區內6家快遞企業及2家律師事務所等服務保障機構,串聯起政府、企業、主播、服務的全鏈條資源,通過“直播經濟激活流量、政策服務保駕護航”的布局,為區域電商直播產業的長效發展培育可持續增長極。
通過“電商破局”激活鄉村“流量經濟”的還有平陰縣。時下,“花經濟”熱度不減,平陰縣6萬余畝玫瑰已經伸展腰肢、含苞待放,迫不及待地想要向五湖四海的賓朋展現其獨有的魅力。
據公開報道,今年“五一”期間,平陰縣將舉辦玫瑰產業促消費活動。以芳蕾玫瑰花鄉景區為主陣地,策劃推出非遺展、特色產品展示展銷、玫瑰電商直播以及騎行打卡、露營體驗、歌舞大賽、女子半程馬拉松等多項玫瑰主題沉浸式體驗活動,通過系列活動吸引游客廣泛參與,不斷提升平陰玫瑰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讓美麗經濟“一路生花”。
在《2025泉城消費提升行動方案》中,濟南提出將大力促進科技消費,釋放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等消費潛力。支持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社交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深入實施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數字養殖、數字種業等9項重點提升工程。加快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公共文化場館、A級旅游景區、旅游休閑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應用。
這樣的舉措也揭示了一個深刻命題:在數字經濟時代,鄉村消費競爭力的重構不再依賴單一要素,而是取決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社會治理、文化生態的深度融合能力。
總體來看,濟南的鄉村消費正經歷從“被動轉移”到“主動升級”的結構性變革,通過政策精準發力、市場創新供給、技術深度賦能,將消費潛力轉化為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
提振消費鄉村,濟南大有可為。(文字 范明昱 編輯 胡中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歷城融媒、“濟南宣傳”“人文柳埠”“馬套將軍山”“汶水之源”微信公眾號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