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一季度經濟指標,是觀察區域經濟韌性的“晴雨表”,更是決勝全年目標的“先手棋”。
近日,濟南各區縣公布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歷下區以602.6億元穩居榜首。
從增速看,此次歷下區以6.1%的增速跑贏全市5.5%增速的0.6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81.1億元,累計同比增加6.7%。
這也意味著,前三個月,這片總面積100.89平方公里,僅占濟南市土地面積1%的歷下,以每平方公里5.97億元的GDP產出強度,演繹著“寸土生金”的發展奇跡。
如何以金融、商務、科技等產業為引擎,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動能?歷下“生金策略”的背后,是精準施策的項目攻堅、金融生態的優化升級與招商引資的靶向發力。
項目攻堅:構筑高質量發展 “四梁八柱”
作為濟南核心城區,歷下區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搶占了發展先機,但同時也面臨發展空間有限等現實挑戰。
如何向空間要效益?第一季度,從濟南中央商務區到長嶺高科片區,從老城區到盛福片區,歷下區扭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圍繞“一軸、三區、多園”城市發展新格局,各個重點片區掀起了大干快干熱潮,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如火如荼。
為了積極響應“項目提升年”號召,歷下區今年共謀劃73個重點項目,在建項目達234個,預計15個重點項目將在年內竣工。
以經濟開發區獲批為契機,加快長嶺高科創新產業園等載體建設,推進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項目落地,發揮鏈主企業作用,集聚上下游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中央商務區西片區、歷下經開區等儲備了500余畝凈地,預計總投資規模將超過200億元,為項目落地提供堅實保障。
聚焦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數智科創中心總投資12億元,將圍繞前沿研究、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科創企業總部集群。
此外,CBD智匯云谷、長嶺智谷、上市服務聯合大廈等項目也紛紛落地,總投資規模達數十億元,涵蓋智慧產業、高端科技、金融服務等領域,為區域產業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科創賦能:打造黃河流域“金融心臟”
3月31日,賽迪顧問發布《2025賽迪創新百強區》榜單,濟南市歷下區(第41位)和歷城區(第90位)再次上榜,延續了2024年“雙區入選”的勢頭。
近年來,這一榜單已成為衡量中國城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尺。作為濟南市金融和總部經濟規模最大的區,歷下區基于創新生態維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等方面,發展前景廣闊。
在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擴充創新生態維度方面,歷下區一方面擁有包含實驗室體系、省技術創新中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等的重大科創平臺。另一方面擁有包含山東科技大市場、院士工作站、概念驗證中心等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比如,院士工作站是由院士及其帶領的科研團隊與省內企業、事業或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共同組建,通過柔性引進院士團隊,開展聯合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和平臺團隊建設水平,實現合作雙方共同發展的創新平臺。
截至2024年年底,濟南市共有省級院士工作站78家,歷下區有14家省級院士工作站。同時,歷下區還有46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整體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方面,歷下區有山東人工智能產業園、濟南(歷下)國際人才創新中心、麗山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及生物制藥生產基地、齊魯科技金融大廈重點科創園區等。不僅彰顯了其在區域創新競爭中的強勁實力,更反映出歷下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的戰略布局。
比如,麗山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位于歷下區長嶺山片區,處于濟南自貿試驗區、齊魯科創大走廊與智能制造大走廊互動核心區,是多區疊加的優勢匯聚之地。園區由歷下區政府和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共同策劃,2023年11月3日正式開園,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政策優勢以及完善的產業服務體系,吸引中源協和、華測檢測等百余家企業入駐,形成了覆蓋生物醫藥領域的產業集群。
據了解,園區現有上市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瞪羚企業6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麗山國際生物制藥生產基地占地面積約113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基地定位為“一棟一企”,面向具備一定成果轉化能力的生物醫藥成熟企業。目前,基地已招引生物醫藥行業龍頭及優質企業10余家,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招商引資:構建“強鏈補鏈”產業生態
今年2月全區“項目提升年”工作推進大會上,會議提出2025年經濟運行要突出量質齊升,并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努力方向。
一方面,以量促穩,圍繞為企服務和財稅增長,穩住全區經濟大盤。另一方面,以質取勝,促進高端商貿業、金融和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等產業提質增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就第一方面來講,“以量促穩”的前提是“保持量的合理增長”。歷下將“量”的增長放在“為企服務”上,足以看出其對營商環境“軟實力”的重視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歷下整合全區資源構建了“1+3+N”招商服務體系。
“1”為強化高位統籌推動。發揮區領導班子高位推動作用,高標準謀劃帶隊招商,高效率推動項目落地,高質量開展走訪服務,切實提升全區招商服務質效。
“3”為激活三大發展引擎。濟南古城片區圍繞直播經濟、首發經濟、游戲動漫等新消費業態,加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招引力度,加快新興數字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濟南中央商務區錨定總部、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主攻方向和產業定位,擦亮“泉管家”服務品牌,加快構建資源集聚;山東歷下經開區深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百億級鏈式產業集群,聚焦“2+N”產業布局和細分賽道,引上游、招下游、抓龍頭、帶配套,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橋頭堡”。
“N”為匯聚多元招商力量。歷下區投促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做好項目招引、宣傳推介、業務指導等工作。各產業主管部門樹牢“抓招商就是抓產業”的理念,科學定位產業招引方向,制定專項招商方案。各街道發揮屬地優勢,成立服務團隊,加強企業日常溝通和服務保障,全面拓寬招商渠道,推動優質項目高效落地。
為了大力促進招商項目抓服務、抓落地,歷下今年計劃推出普惠性產業發展政策,探索成立國有市場化招商平臺,強化政府引導基金“以投帶引”能力,“牽引”項目高效落地,新增世界500強項目5個以上、央企省企總部8個以上,完成市外投資100億元。
可以說,歷下區的“生金策略”,本質上是通過空間重構、產業升級、要素聚合的系統性變革,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從“寸土之地”到“經濟高地”,這片熱土以“項目攻堅破瓶頸、科創金融添活力、招商引資擴增量”的組合拳,正走出一條“小區域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歷下頭條”微信公眾號)
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推動移風易俗,倡導婚俗新風。濟南市章丘區的“520公交婚車”將移風易俗與綠色低碳相結合,引導廣大青年朋友們選擇公交車等“低碳”方式迎親,以文明簡約、富有特色的婚慶方式詮釋別樣幸福、遏制陳規陋習。截至目前,已有接近30對新人定制使用“520公交婚車”。[詳細]
一起來看山東的花海!近日,位于濟南紫緣香草園景區的蘭香芥絢爛盛開,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徜徉浪漫的紫色花海,如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詳細]
5月9日晚,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閎美山藝”畢業展演季開幕式在文東校區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