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初夏的濟南,萬物勃發,歷城正以蓬勃之勢拔節生長,成為炙手可熱的發展熱土。
6月14日,全市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舉行,一場關于城市未來的深刻對話在此展開。歷城作為濟南城市發展的重要區域,此次展示了579百工集設計師產業園項目、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項目、高鐵河濱國際項目3個極具代表性的重點項目。
今年,濟南明確以“項目提升年”為總牽引,推動經濟發展各項工作。歷城在“4433”工作推進體系下,把“城市更新”確定為全區四項重點工作之一抓緊抓實。堅持“片區引領、規劃先行、產城融合、民生優先、文脈賡續”工作原則,著力轉變開發方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產業升級,積極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工業遺產的涅槃:579百工集設計師產業園項目
走進位于華龍路579號的“579百工集”,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新世界。該項目占地120畝,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是在工業遺存基礎上打造的潮流網紅打卡地,也是濟南市區城市更新特色文創園區。
改造前
改造后
從產業發展意義上來說,579百工集是歷城區城市更新“留”和“改”的生動實踐。
采取“微更新、輕改造”方式,保留老廠房、融入現代元素、提升園區公共服務功能,把濟南輕騎磨具廠打造成為城市更新示范園區。同時注重融入現代城市元素,更新原有產業,打造雅典宮、斯巴達公園、木工文創等主題空間,聚集阡陌書店、匠杺社、阿波羅美術館等50多家商戶,年營收超1.5億元,以持續植入新業態推動城市更新發展。目前,通過打造融合藝術展、漢服節等主題活動,帶動了50余興趣社群聚集,孵化20余個青年品牌,每年舉辦露營節、音樂會、國際畫展等活動100余場,年客流量超290萬人次,成為濟南東部城市現代文明特色文化符號。
579百工集的誕生,代表了一種共識:工業遺產是城市的特殊“基因片段”,政府以“繡花功夫”進行的微更新、微改造,正是對這獨特基因的尊重與喚醒。
如今歷城正在不斷做大園區規模,堅持“邊建設、邊拓展、邊提升”,輻射周邊街區,計劃投資10億元,由曼昆文化產業發展公司與歷城區城發集團合作,以“579百工集”“海岱文創產業園”“山東國際文化創意中心”為核心,輻射花園路、華信路、華能路等區域。推動周邊老舊街區微更新,塑造全國城市更新樣板。
根脈的守護與新生: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5月18日,2025國際博物館日暨大辛莊遺址公園主題活動在大辛莊遺址博物館舉辦。這座承載著商代文明密碼的考古圣地,終于以全新的姿態揭開面紗,為泉城濟南的文化史詩寫下新的注腳。
改造前
改造后
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位于歷城區王舍人街道,總投資9.7億元,于2024年9月啟動,先行區預計2025年6月建成交付,7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約494畝,總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主要建設遺址博物館、西北入口服務用房及公園等。
項目改造前為大辛莊舊村址,項目建成后,將結合博物館展陳場景及功能需求,融合文創、研學、臨展、餐飲、科技等多業態經營,推動博物館向多元化、深層次發展,預計年營收約2000萬元。項目東側區域為大辛莊遺址,為山東地區目前發現的存在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商代遺址。
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更好地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項目依托于考古遺址的保護而存在,伴隨考古研究的深入而發展,通過“將考古發掘的工作和研究成果進行形象化表達”,與考古學相輔相成,直觀生動地向觀眾講述遺址蘊含的歷史文化。
在設計理念上注重將歷史文化與現代城市生活相結合,通過“一館五區”的規劃布局,既展現了遺址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又滿足了現代人的休閑游憩和文化娛樂需求。博物館室內及周邊區域,設置了文化創意產品、紀念品商店,不僅滿足了參觀者的消費需求,更通過文化符號的轉化與體驗場景的營造,超越單純消費場景,成為連接歷史與現代、學術與大眾的樞紐。
未來樞紐的生長:高鐵河濱國際項目
高鐵河濱國際項目,是歷城把握時代機遇、以“站城融合”(TOD)理念驅動城市能級躍升的前瞻性實踐。它敏銳地抓住高鐵樞紐帶來的巨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優勢,致力于打造一個“以站興城、站城一體”的未來城市新極核。
改造前
改造后
項目位于歷城區港溝街道,緊鄰旅游路城市發展軸,乘勢濟南“東強”發展勢能,站位東強戰略門戶。定位于依托高鐵項目綜合開發平臺,推動行業領軍企業落戶、深耕,全力打造人文化、生態化、智慧化的高鐵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省會濟南高鐵產業總部基地、稅收高地。
項目總用地28.53畝,總建筑面積6.28萬平方米(地上4.2萬平方米,地下2.08萬平方米),地上容積率2.22,計劃總投資5.12億元,開發建設“高鐵河濱國際”產業園區。項目于2023年2月開工建設,目前各項建設工作處于收尾階段,預計2025年6月具備竣工交付條件。
項目結合企業形象,聚焦高鐵產業主航道,借助項目先天地理位置和產品優勢,擬引進高鐵相關配套產業及智能制造、高端商超、精品酒店等相關企業進駐,導入新質生產力產業資源,聚集國內新興高端創新產業,形成國內、省內新質生產力示范園區,成為產業標桿形象。項目建成后,基地內所有落戶企業可實現年均稅收貢獻約0.5億元,解決近1000人就業需求。
有機更新論:歷城實踐的城市生長實踐
歷城以579百工集、大辛莊、高鐵河濱為筆觸,描繪的并非城市更新的孤立畫卷,而是一幅“城市有機更新論”的生動實踐全景圖。
突出片區引領,煥新空間格局。歷城區堅持以片區思維推動城市更新,邀請美國GP、英國查普門泰勒等國際著名設計公司進行多輪規劃,創新采用一二三四級聯動模式破解融資難題,努力實現城市更新質量與效益的雙重突破。
洪樓廣場片區作為近年來全市老城區征遷體量最大的片區,僅用5個月就完成1900余戶簽約,拆除面積約23萬平;目前已轉入大規模建設階段,成功引進京東MALL旗艦店、五星級“君瀾”酒店、鐘書閣等區域首店,匠心打造國際潮流步行街和城市“菁英會客廳”。
東風片區579百工集典型做法被央視《新聞直播間》進行報道,環聯1904火車夜市憑借“火車主題+多元業態”持續領跑夜經濟。還鄉店城中村改造創新實施“房屋安置+房票結合”模式,累計簽約607戶,簽約率達90%(其中選擇房票人數占簽約人數的20%,票面金額4.47億元)。宋劉片區以民生改善為重點,將文化、體育、公園綠地統一包裝策劃,集中打造占地約75畝的大型戶外運動場地。工業北路沿線片區重點引入空天信息、汽車文化、新文娛消費等業態,打造工業北經濟發展隆起帶、未來產業增長極。
突出創新先試,兜牢民生保障。作為全市城中村改造多樣化生活保障試點區,歷城區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村民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方案》,按照“統籌推進、分步實施”的思路,通過“實物建設、購買經營性房產、貨幣化保障收益”三種方式,對我區11個保障房項目分類施策,制定多樣化、多渠道、可選擇的保障機制。截至目前,11個項目均已完成實施方案制定工作。前期,計劃通過土地出讓收益,采取貨幣化保障方式對村民進行保障;10年后,轉為購買經營性房產方式保障村民收益,為全市保障房建設趟出路子。
突出歷史傳承,活化城市文脈。深耕大辛遺址、洪樓教堂、工業遺存等歷史文化資源,加強與山東大學、省博物館、濟南考古院等機構的深度合作,建立“專家智庫+考古支撐”協同機制,將文物遺跡轉化為設計語言,實現“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空間活化”的有機統一。目前,已完成大辛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工作,著力打造全市文化新地標。“579百工集”利用“原電動機械廠舊址”實施有機更新,實現了從舊貨市場到復合型潮流文化街區的華麗轉身。
初夏的歷城,正以其蓬勃的實踐,向人們展示著一座城市如何優雅地轉身,如何在守護記憶與擁抱未來之間找到平衡的支點。579百工集、大辛莊、高鐵河濱國際——這些閃耀的坐標,標注了歷城發展的新高度。
當城市學會呼吸歷史,也懂得吐納未來,當更新成為一場永不落幕的進化——歷城大地上的這場生長敘事,已然超越了地理的疆界,“宜居、宜業、宜游、宜行”的精致城區正在逐步形成。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6月13日和15日,李宗盛“有歌之年”巡回演唱會濟南站,將在濟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開啟。為滿足廣大市民、歌迷的公交出行需求,濟南公交將開通地鐵接駁擺渡線及9條歌迷定制專線,為歌迷出行保駕護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