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娜
編者按:
何為榜樣?是暗夜里的炬火,是平凡中的微光,是步履不停時仍愿為他人照亮前路的身影。在“北園之光·身邊的榜樣”專欄,我們以文字為鏡,記錄那些扎根于機關、社區、街巷的鮮活面孔——他們以日復一日的善意、堅守與熱愛,在瑣碎日常中書寫不凡。他們用行動詮釋,榜樣就在俯首可拾的生活褶皺里。
我們期待透過這個窗口,讓溫暖流動,讓力量傳遞。若您身邊也有這樣的“北園之光”,歡迎與我們分享。讓我們共同見證:每個普通人的光芒,都值得被看見。
大眾網記者 聶冬梅 通訊員 郝萌 濟南報道
在北園街道黃橋社區,有這樣一位“老兵”——她扎根基層,如同戰士堅守陣地,在平凡的土壤里生長出不凡的擔當。十八年來,她用軍人的堅韌、黨員的擔當和女性的細膩,帶領黃橋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她就是黃橋社區黨委書記宋玉環,一個把“為民服務”刻進生命里的基層工作者。
軍人本色鑄初心:從內務標兵到社區“排頭兵”
宋玉環出生在黃橋,成長在黃橋。1993年,為了追求當兵報效祖國的夢想,她踴躍報名參軍入伍,四年兵齡,百余次內務標兵,全連第一的紀錄背后,是她刻進骨子里“爭第一”的韌勁。“被子疊成豆腐塊,任務就要做到極致。”服役期間入黨、當班長、獲優秀士兵的她,1997年退伍后本可以選擇穩定的法警工作機會,卻在2007年毅然響應充實村居基層組織的號召,回到黃橋。
“就像部隊需要沖鋒兵,家鄉也需要‘排頭兵’。”懷揣著軍人本色的宋玉環,將鐵一般的紀律意識注入社區治理肌理。在她帶領下,黃橋社區在北湖片區、軌道交通R2線拆遷、精神文明創建、綜合環境整治等攻堅任務中屢創標桿。北湖片區拆遷中,宋玉環一家第一戶簽約搬遷,帶領社區率先清零,獲得“北湖征遷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她俯身于轄區的每一個角落,讓“模范市民”的獎牌映著汗水閃光。
退伍不褪色:打造“i”橋志愿服務品牌,編織軍民連心服務網
在黃橋社區256名退役軍人及優撫對象的眼中,宋玉環永遠是那個“沖在前”的宋班長。從英姿颯爽的女兵到社區黨委書記,她將部隊作風融入基層治理,打造出一個充滿軍人特色的“軍民融合示范社區”。秉持著為退役軍人及社區居民服務的熱忱,宋玉環創新打造了“i橋”志愿服務體系,堪稱社區版“軍民聯合作戰”:構建起“1+5+N”志愿服務矩陣,帶領社區退役軍人組成5支志愿服務隊伍,與學校、企事業單位共建“軍民連心橋”協作平臺,從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到兒童托管服務的貼心安排;從家庭維修的及時援手,到矛盾調解的耐心勸解;從治安巡邏的默默守護,到心理疏導的溫情關懷,再到幫扶解困的實際行動,志愿服務隊伍深入挖掘居民需求,提供精準服務,真正做到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
在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方面,宋玉環同樣不遺余力。她在服務綜合體主樓重點打造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集群,為退役軍人打開了就業創業大門。升級后的黃橋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已累計服務退役軍人超600人次,真正實現了“辦事只進一扇門”。創新打造的“榮耀歸來”榜樣講堂,邀請優秀退役軍人分享奮斗經歷,場場爆滿。隔壁的U型愛國教育展廳,通過實物展示、互動體驗等方式,生動展現軍旅文化。這個紅色教育“打卡地”年接待量達127批5000余人次,成為轄區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從創業孵化到服務升級,從就業幫扶到精神傳承,宋玉環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退役軍人鋪就了一條“退役不褪色”的精彩人生路。
破解發展困局:打造嵌入式服務綜合體,激活“造血”動能
在擁有近五千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黃橋社區,每年高額的居民退養福利和公共服務支出,考驗著社區班子的經濟治理能力。自擔任社區書記以來,宋玉環始終將“讓集體資產活起來,讓居民腰包鼓起來”作為工作信條,以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敢為人先的魄力,帶領社區走出一條“造血式”發展新路。
“守著黃金地段收‘白菜’價,這是對居民的不負責!”2024年初,宋玉環在社區黨委會上指著幸福泉老舊樓房的圖紙痛心疾首。這座位于歷黃路與北園大街交匯處的低效資產,經營效益有限,亟待盤活提升。經過市場調研,她做了一個大膽創新的決定,將其打造成集社區主導型經營、分階段租賃+服務分成、公益+商業結合三種運營模式的嵌入式服務綜合體。一樓設置便民服務大廳保留公益屬性,二至五樓引入市場化運營。
在規劃藍圖中,每個樓層都成為精準對接市場的“經濟單元”:喬治莫蘭迪酒店首月營業額突破50萬元,入住率達到60%,遠高于同期開業的其他門店。濟南銘杰乒乓球運動中心聘請前土耳其國家隊總教練國家一級運動員王夢麗指導教學,打造社區體育品牌亮點;泉新公寓將解決周邊企業200余名青年人才的安居需求;共享會議室已與多家企業簽約年度合作協議。“過去收租像要飯,現在經營像創業。”宋玉環感慨。改造后的服務綜合體預計全年綜合收入將會提高數倍。同時,綜合體專門留出空間用于打造居民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綜合體”,預計今年8月能夠投入運營,屆時能夠面向40多個社區進行配餐。服務綜合體堅持“公益優先、兼顧效益”原則,發展社區商業、帶動居民就業創業,反哺社區公益,實現了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十八年如一日,從迷彩綠到社區紅,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為民沖鋒的赤子之心。在基層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以軍人的擔當鑄就社區脊梁,用黨員的忠誠點燃希望之光。這,就是新時代“女兵支書”的鏗鏘答卷:讓每一份堅守都化作幸福指數,讓每一次奉獻都成為振興力量!
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娜
近日,中考成績已經公布,根據工作安排,在正式填報志愿之前,7月4日、7月5日將組織兩次模擬志愿填報,請小伙伴們一定要認真模擬練習,確保順利完成志愿填報,大眾網記者特別整理編輯了志愿填報進程和系統使用說明,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詳細]
7月1日下午,2025年第二屆“攬秀集團杯”七人制足球賽在林凱賽福(唐冶)文體公園開賽。本次比賽共吸引7支代表隊、150余名運動員報名參加,他們將用6周的時間、25場比賽,決出冠亞季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