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唯有鏈強方能牌興,唯有牌響才可鏈優,這是中國制造業向高端突圍的底層邏輯。作為全國唯一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制造強省,山東正以“產業鏈思維”重塑品牌價值、升級產業生態、激活集群活力,為“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躍遷注入硬核動能。
作為山東強省會,濟南的工業升級之路,也在為“鏈強牌興、牌響鏈優”探索著典范樣本。
鏈式思維:
以產業鏈“完整性 + 突破性”,筑牢品牌生長根基
產業鏈是品牌的“土壤”,它的完整性決定品牌生長的“厚度”,它的突破性決定品牌競爭的“高度”。濟南的工業布局,正是在“筑牢完整根基”與“突破結構瓶頸”的辯證統一中,為品牌培育謀定清晰路徑。
傳承了山東制造業厚重基因的濟南,早年間便是享譽全國的工業重鎮。從基礎原材料到高端裝備制造,從新一代信息技術到生物醫藥,濟南工業體系門類齊全,全鏈條覆蓋為城市經濟韌性筑起“壓艙石”。
比如,在智能制造裝備領域,濟南二機床集團的大型沖壓裝備以80%以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35%以上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為汽車等關鍵行業提供核心設備支撐,成為產業鏈上游的“壓艙石”。此外,浪潮服務器全球領先、中國重汽重卡馳名中外、齊魯制藥技術卓越等,都是這一完整性優勢下的明星企業代表。
但隨著時代發展,產業競爭已進入“價值較量”新階段,濟南產業鏈的結構性瓶頸也逐漸顯現。有的產業雖有亮點突破,但整體規模偏小、集群效應尚未形成;有的鏈條協同效率不足,導致品牌培育缺乏“合力”。
破局之道,藏于戰略迭代中。兩個月前,濟南召開全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工作推進會議,宣布濟南工業強市頂層設計迭代,從“十大鏈群”跨越到“13+34”產業鏈體系。
13條標志性產業鏈,如空天信息、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新能源裝備、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高端軟件等,代表濟南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領域;34條細分產業鏈如同“毛細血管”,是對標志性產業鏈的深化與支撐。
這種“主干清晰、枝葉繁茂”的布局,不僅讓濟南產業鏈的韌性與先進性同步提升,更搭建起“以鏈塑牌、以牌強鏈”的堅實框架。
鏈塑品牌:
以核心技術為紐帶,實現“鏈”與“牌”雙向賦能
濟南通過“13+34”體系筑牢了產業鏈根基,但產業鏈的“硬實力”如何轉化為品牌的“軟實力”?關鍵在于以核心技術突破為紐帶,實現“鏈”與“牌”的深度綁定。
這也正是濟南“鏈塑品牌”的核心實踐,其本質是推動產業鏈從“物理完整性” 向“價值共創性”跨越,讓“鏈強”與“牌興”形成雙向循環。
從“鏈”到“牌”的維度看,產業鏈的深度升級是品牌崛起的“底氣”。品牌的競爭力,本質上是產業鏈整體實力的外在體現,沒有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的產業鏈,難以孕育有持久影響力的品牌。
浪潮服務器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其影響力正是基于對龐大、先進、協同的產業鏈生態的深度掌控與優化能力。更重要的是,離不開其在濟南打造的浪潮半導體產業園等研發生產基地,在精密制造、核心元器件、系統集成等環節的深厚積累。打造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的優寶特等新興科技企業的崛起,依托的也是城市在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產業鏈上的持續投入與創新生態培育。
這些品牌的崛起,印證了一個核心規律:產業鏈的“硬實力”越扎實,品牌的 “軟實力”越能立得住、走得遠。
從“牌”到“鏈”的維度看,品牌的價值釋放是產業鏈升級的“動力”。品牌形成影響力,便會成為吸附高端要素、帶動集群發展的 “磁場”,讓產業鏈從 “單一制造”向“全生態升級”跨越。
九陽憑借“豆漿機國民品牌”的認知基礎,近年來不粘0涂層電飯煲、太空抗菌加熱凈水器等品類持續突破,以高標準的技術要求和質量體系,帶動智能家電產業鏈生態向精細化、高端化轉型。福瑞達憑借“科技美膚”品牌影響力,其品牌帶來的信任度與市場資源,推動形成了透明質酸研發、生產、應用的完整產業集群,也讓濟南的現代醫藥產業鏈更具韌性。
在位于濟南的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車間內生產面膜等透明質酸產品。
這種“區域品牌托舉企業品牌、企業品牌反哺區域品牌”的價值循環,讓濟南的產業鏈不僅“完整”,更“優質”;不僅“有規模”,更“有價值”。
濟南實踐:
鏈牌共生,書寫“山東好品牌”的新范式
經驗證明,沒有強大的產業鏈支撐,品牌如同無源之水;沒有響亮的品牌引領,產業鏈價值難以充分釋放。二者共生共榮,才能形成螺旋上升的飛輪效應。
這絕非一城之事,而是站在全省發展大局、服務國家戰略的時代答卷。
從實踐邏輯的起點看,濟南需要以“強省會”之力輻射聯動齊魯全域。其主攻的“13+34產業鏈”體系與青島“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煙臺16條重點產業鏈等各市優勢產業形成互補,推動全省產業鏈從“各自為戰”向“全域聯動”升級。
從實踐落地的路徑看,濟南精準整合了“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力量。頂層設計、技術攻關、人才引進、市場拓展,形成“問題——對策——成效——啟示”的完整邏輯閉環,讓“鏈牌共生”既有戰略高度,又有市場活力。
從實踐成效的驗證看,工業的增長,是今年上半年濟南經濟的亮點之一。記者從濟南市工信局獲悉,濟南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其中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增長24.8%,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1.0個百分點。
鏈為筋骨,牌為羽翼。當產業鏈的“硬核韌性”與品牌的“軟性勢能”深度交融,這座城市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從“規模優勢”向“價值引領”跨越的鏗鏘步伐。
濟南以“泉城力量”澎湃向前的身影,向著產業高端全速邁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