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范明昱 濟南報道
9月4日,結合濟南市“強省會”戰略及打造“科創濟南”目標,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濟南市委網信辦聯合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舉辦“‘科創泉城 智啟未來’知名網絡達人濟南采風”活動。當天下午,10余位全國知名網絡名人、媒體記者等走進中科北斗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原本傳統印象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植農田,在大家眼前變成了衛星導航、數據監測、智能農機作業的數字管理場景,讓眾人探尋到數字技術如何“重塑”傳統農業,為田間地頭注入滿滿未來感。
作為濟南數字農業領域的“標桿載體”,中科北斗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從規劃建設之初便深度契合“科創泉城”發展定位。基地選址雪野街道北白座村,總投資7億元、占地1814畝,是由山東遙晟(上海)遙感技術有限公司打造的天空地網一體化融合技術應用示范基地,以空天信息為基礎,專注于空天信息數字產業化構建和推進。公司利用自有的萊蕪·遙晟01 02星,組網AIRSAT凌云星座,通過衛星、無人機、傳感器等組建天空地網體系,研發天空地網一體化融合技術,實現了萬物互聯、精準感知,為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按下 “加速鍵”。
從功能布局來看,基地建設包含天空地網一體化融合技術研發中心、衛星遙感應用及快速反應中心、低空保障技術研發中心、智能裝備研發中心、太空育種及數字化種苗繁育中心、現代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驗證中心。依托獨有的天空地網一體化融合技術,基地研發了天空地網星河AI平臺,統一了數據交互標準,通過AI分析,實現全維度、全區域、全天候、全時段、全感知的自主數據采集、分析、決策一張圖。
在農村管理方面,星河AI整合人、地、房20類數據搭建數字鄉村,完成生態監管、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等數字化功能,大大提高鄉村治理效能。在農業生產領域,星河AI深度賦能糧食生產全鏈條,通過整合衛星遙感(天)、航空監測(空)、地面傳感(地)及物聯網(網)技術,構建了覆蓋區域的田間氣象、作物長勢、土壤墑情、病蟲害發生等關鍵要素的綜合監測服務平臺。在農業產業領域,打造聯農帶農鄉村振興星合農社(CTD)項目,構建農產品耕種管收、加工儲運、銷售、金融、保險等的全產業鏈體系,實現農產品全程溯源,全面賦能鄉村振興。
數字技術正在重新定義農業。中科北斗基地讓大家看到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智能化轉型的清晰路徑。據了解,該基地通過農業全產業鏈的科技賦能,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效率,還促進了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決策支持。既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也有利于農業產量的提升,為推動農業向現代化、智能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建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未來,基地將持續深化空天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融合應用,為濟南打造 “科創濟南”、發展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強支撐。
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帆
在蒼翠繁密的林海間,長清區國有大峰山林場護林員張傳林如往常一樣,背起巡山背包,拿著望遠鏡,踏上了每日例行的巡護之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