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聶冬梅 濟南報道
6月9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召開“合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濟南建設”新聞通報會。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李富建向記者介紹了2024年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特色及亮點。
據悉,2024年,濟南兩級法院在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中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圍繞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定位和司法保護需求,加大環境資源審判力度,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全市法院積極主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全面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聚焦黃河流域水、泥沙等生態要素司法保護,嚴懲流域內非法排污、采砂等犯罪行為,依法支持行政機關、黃河河務部門履行整治“四亂”職責,保障黃河行洪安全。加強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等黃河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妥善審理文物盜掘、破壞文化景觀案件。積極服務灘區遷建群眾,妥善化解有關安置房產權糾紛、土地流轉爭議、就業與勞動權益保障等民生案件以及土地開發利用等合同糾紛,做好黃河灘區遷建后半篇文章,維護遷建新區穩定與發展,助力“安居”與“樂業”同步推進。
明確區域保護重點,以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重點,發揮不同地域審判機構職能作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嚴格司法保護典范。歷城、長清、章丘等法院聚焦南部山區森林、動植物資源保護,審結多起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非法狩獵罪、盜伐林木罪、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案件,助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市中法院聯合區檢察院、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成立生物多樣性執法與司法聯盟,構建協同保護體系。平陰、萊蕪、鋼城等法院全方位守護礦產資源和土壤地下水安全,依法審理非法采礦、污染環境案件。
用司法賦能鄉村振興,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加強土地等資源保護,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服務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環境和綠色低碳發展。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市中、天橋等法院加強耕地保護,依法審理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刑事案件,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維護農村土地依法依規流轉,審結土地承包經營權及相關合同糾紛,促進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推動農業現代化。各法院注重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作用,加強與當地基層組織的密切協作,參與基層矛盾多元化解工作,開展環境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開展庭審觀摩、典型案例宣傳,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力爭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有效促進村規民約與法律銜接,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注重生態修復優先,突出長效治理效能。落實預防性、恢復性司法理念,完善司法修復體系。發揮“三審合一”機制作用,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手段恢復受損生態環境。在污染環境等刑事案件中,適用從業禁止,禁止被告人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處置危險廢物有關的經營活動,防范重復違法,震懾潛在違法者。依法審理環境資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判決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履行生態修復義務,及時恢復地形地貌等被破壞生態。發揮司法修復基地生態修復、法治宣傳、實踐教育、綜合治理等功能作用,對非法采礦、污染環境等案件,用好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碳匯補償等替代性修復措施,推動受損環境實質性修復。強化協同治理,深化與檢察、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的聯動,完善信息共享,開展聯合執法、普法,共同破解流域性、區域性生態修復難題,共同做好修復監督驗收,確保裁判真正轉化為生態治理效能。
初審編輯:張興華
責任編輯:張娜
在全民健身深入推進的當下,一場席卷行業的羽毛球漲價潮,讓不少愛好者和從業者直呼“吃不消”。這輪漲價潮因何而起?羽球消費又當如何破局?[詳細]
6月9日是第18個國際檔案日。從今天起到6月13日,山東省檔案館開展“檔案館開放日”活動,邀請公眾走進檔案館,參觀檔案展覽,體驗檔案查閱利用、修裱復制,了解檔案價值。[詳細]
6月5日下午,作為2025濟南高新區紀念辛棄疾誕辰885周年“稼軒百戲節”暨開心麻花文化惠民演出季的重要組成部分,“春華杯”山東青年戲劇大賽復賽暨作品展演在濟南高新區開心麻花劇場拉開帷幕。來自全省各高校的戲劇愛好者匯聚一堂,用戲劇表達青春思考,以舞臺展現創意[詳細]